摘要: 对于中国传统的契约,学界已经有了众多的讨论。不过,很多研究忽略了中国传统“契约”本身独特的意义,而将活卖、找价等理解为非常规的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田地买卖中的“摘留”习惯的研究,利用历代的契约以及巴县档案中的史料,总结出“摘留”习惯所具有的三个特征,即普遍存在、内容形式多样以及与契约链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传统中国社会中契约以及契约链的根本在于背后的人情关系与人际关系网,而“摘留”正是这一人情关系的最显著体现。同时,传统政府的认证与裁断,也是基于这一人际关系网而起作用。这一研究对理解当下的中国农村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V1] | 2024-11-15 15:41:31 | PSSXiv:202411.01215V1 | 下载全文 |
1. 山西农耕文化资源的生存智慧与多元价值 | 2025-05-21 |
2.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与民族交往...基于黔东移民型F社区的调查_陈琳 | 2025-05-21 |
3. 监控社会语境下个体创造力的反思——以服装表演的功能重构为例 | 2025-05-21 |
4. 资源匮乏型乡村何以激活农民主体性?基于“价值一制度一组织”分析框架 | 2025-05-18 |
5. 文化现代化进程测量的一种设计和尝试?一一以日本社会为对象 | 2025-0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