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76年,孟加拉国尤诺斯教授为帮助穷人,成立乡村银行(格莱珉银行),首创无抵押小额贷款(GB)模式,被各国公认为是消除贫困利器而争相效仿,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1993年9月,经济学家茅于轼和汤敏借鉴尤诺斯乡村银行模式、在山西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实验。1993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教授团队,在河北省易县和河南省的虞城县及南召县等地复制尤诺斯乡村银行模式,到2008年底,使用贷款的农户达到1.5万户,扶贫社累计发放贷款25000万元。此后,云南、四川、陕西等省市政府也相继引入试验,特别是国际组织援华发展项目更是普遍在各自项目中引入小额信贷模式。2006年尤诺斯与格莱珉银行共同同获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当年,尤诺斯便应中国政府之邀访华,得到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的会见和首肯,中国以小额贷款名义成立的金融机构由此获得通行证。据央行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6月末,中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并不完全是复制GB模式)8394家,贷款余额8811亿元。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国的小额信贷项目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坚持下来,但是小额信贷模式的指导思想、运作理念和奉行原则,通过各类报刊、电视宣传,国际国内大大小小会议、培训班,出版的许多著作,发表的数不清文章等,已经深入到学者、官员和贷款农户的思想,颠覆着传统的贫困与金融理念。
[V1] | 2024-12-10 16:46:19 | PSSXiv:202412.00466V1 | 下载全文 |
1.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 2025-04-23 |
2. 不同国别货币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反思与借鉴 | 2025-04-23 |
3. 电力供给清洁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对碳减排影响 | 2025-04-23 |
4. 非正式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驱动机制以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 | 2025-04-23 |
5.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机理和路径 | 2025-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