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荀子·非相》“且徐偃王之状,目可瞻马”中的“马”字当为“乌”字之讹。《荀子·君道》“斗斛敦概”中的“敦”可以读为“准”,是一种用来校准量器的工具,陈纯釜铭文中的“敦者”可读为“准者”,也就是负责校准该釜的官吏。《荀子·成相》篇“请布基”“请牧基”“请牧祺”诸节中的“基”“祺”均可读为“棋”,相关内容与“六博”规则中的“枭”“散”关系、善恶二道、五步循环等密切相关,实际是借六博之术来譬喻为政之道。《荀子·哀公》“心不知色色”中的“色色”可读为“凝”,训为敬慎,如此方能与《孔子家语》《韩诗外传》中的两处异文联系起来。
[V1] | 2025-03-20 20:50:22 | PSSXiv:202503.01813V1 | 下载全文 |
1. 宋明理学“平心”说析论——以朱熹、陆九渊“平心”说为例 | 2025-04-14 |
2. 生产·分配·使用:财富视域下理解共同富裕的三个面向 | 2025-04-15 |
3. 恩格斯生活哲学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当代意义 | 2025-04-14 |
4. 王船山动态人性论的建构 | 2025-04-14 |
5. 重审“绝地天通”——兼论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史存在的问题 |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