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构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逻辑机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一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耦合协调模型、Dagum基尼系数、收敛模型、空间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可夫链等方法,对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化进行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在考察期内逐步提升,工业数字化发展总体水平低于工业绿色化,但增速明显高于工业绿色化;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从初期的“濒临失调”演变为末期的“初级协调”,并形成“东部一中部一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除中部地区外,全国及其他地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存在。收敛,全国和三大经济区域存在绝对3收敛和条件3收敛;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水平在无条件限制下具有相似的发展路径,考虑空间条件后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并出现极化现象,时间因素的加人对空间相关性和极化现象的影响较小,且越与高水平区域邻接,向上转移概率越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持续提升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发展水平,构建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跨区域协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业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的统计监测体系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V1] | 2025-04-23 09:33:08 | PSSXiv:202504.02818V1 | 下载全文 |
1. 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审视:来源分解与形成机理 | 2025-05-27 |
2. 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协同水平测度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 2025-05-27 |
3. 基于TOE的区域创新绩效组态路径研究 | 2025-05-27 |
4. 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复合系统协同度研究 | 2025-05-27 |
5. 三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文化与治理耦合协调视角 | 2025-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