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博克论郭象《庄子注》中的“理”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摘要:在西方汉学家中,任博克的郭象哲学研究具有典范性。他对《庄子注》中的“理”的研究,构成理解其郭象哲学思想研究理路的关键所在。任博克对郭象思想中的“理”的探讨,建立在他对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理”的系统性把握的基础之上。在反讽性传统和非反讽性传统的关系框架下,任博克分析中国思想中“理”范畴的产生和发展,对郭象《庄子注》中之“理”范畴的研究具有自己的独特视角和理路,并由此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观点。分析任博克对郭象《庄子注》中“理”的独特把握,有助于理解他对郭象哲学本体论式研究理路的批评和分析。

  • 任博克论郭象哲学思想及对汉语学界的启示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武陵学刊》

    摘要: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在当代西方汉学研究中可谓翘楚,但是在汉语学界尚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研究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在资料上需要以其专著《无系之罔两:郭象的新道家哲学》为主,同时参考他的其他相关论文和章节。在一种“冥/迹”的结构性图像下,任博克分析了郭象哲学思想中的“自然”“性命”“理”“自我”“冥物”“无待”“独化”等诸多范畴,他的诸研究观点可谓是新见选出,且能够自成系统任博克的郭象哲学思想研究,尤其是其研究理路,能够对汉语学界的郭象思想研究提供诸多重要的启示

  • 论生命意识中的终极关怀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8 合作期刊: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生命意识是生命的本体论规定,是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统一。“终极”作为由“终”和“极”组成的联合式复合词,其词义既与终端又与顶端相联系。与“死”相对应的生命过程的终端词义和与“生”相对应的生命意义的顶端词义相结合,就构成了人生的终极意蕴。终极关怀就是生命意识对人生终极意蕴的“终极地关怀”,是生命意识的必然,以“趋生避死”为旨归,把消解死亡恐惧作为“避死”的首要内容,把筹划到最本己的能在作为“趋生”的根本目的。终极关怀通过终极信仰,使信仰在信念基础上确立,从而在与初级关怀相对应行为目的的设定及其坚守中发生作用。人文精神作为最有影响的社会价值观念,会对个体生命活动中的终极关怀产生影响:主体意识的发展,越来越深刻地把人生终端和顶端的终极意蕴转化为终极关怀;追求自由意识的发展,不断赋予终极关怀时代特征;批判意识的发展,使终极关怀的本己性尽可能地展现其固有的“达到‘尽善尽美性’的冲动”。生命意识中“趋生避死”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这个要求最终不可能实现也是必然的,这两个“必然”揭示了人生的“悲剧性的冲突”,构成了终极关怀中的悲剧意识。但正是这一悲剧意识所体现的个体在“趋生避死”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崇高形象,使生命意识熠熠生辉。

  • 意义最小载体论的历史嬗变与问题消解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关于何为意义最小载体的争论由来已久,迄今众说纷纭,比如词素说、语词说、语句说乃至整个科学说;而且,相关争论仍在持续发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跨界争论、论题不对、研究模式大相径庭,以及关于意义实体是否存在的错误假设,等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设定和遵循目的原则和语境原则,建立表达—反馈—确证机制尝试消解。一旦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于何为意义最小载体的争论自然会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