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以黄河流域乡镇为研究对象,以“六普”“七普”、空间遥感和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支撑,提出一种在行政边界(广义)和经济边界(狭义)双重视角下的收缩识别方法,对黄河流域乡镇人口收缩进行精准界定,进而分析人口收缩的空间格局和特征。研究发现:①2010—2020年黄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乡镇收缩现象,76.82%的乡镇发生广义收缩,45.65%的乡镇发生狭义收缩,其中2629个乡镇同时发生广义收缩和狭义收缩,即真正意义上的收缩,占比36.42%。②收缩乡镇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以黄河“几字湾”的西北侧和东侧为主,基本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其中河南省收缩乡镇占比最高。③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收缩乡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低—低集聚区和高—高集聚区的乡镇数量占比分别为37.58%和19.25%。④相比于非收缩乡镇,收缩乡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更快,老龄化程度更严重、抚养压力更大、人口红利更少。⑤收缩乡镇在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的高值区间内远远低于非收缩乡镇,呈现出发展分异。⑥收缩更容易发生在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资源型城市内的乡镇比非资源型城市内的乡镇人口收缩程度严重;城市群内的乡镇比城市群外的乡镇人口流失更严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城市群作为创新要素资源主要集聚地,是加快绿色创新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载体。基于2006-2021年中国28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级城市群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创新,这一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非资源依赖型城市、创新基础较好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城市中更显著有效。国家级城市群主要通过市场一体化、产业协作化、政策协同化等渠道扩大市场潜力、加快要素流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空间功能分工、增强环境规制,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并且,国家级城市群政策对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城市的绿色创新产生辐射带动,对空间和地理邻近地区可能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3一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使用跨期DID模型来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满足平行趋势条件下,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这在安慰剂检验、PSM-DID估计和排除选择性偏误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东部、更大人口规模、商业魅力型、非资源型和交通便利型的城市商贸流通集聚效应明显更强,对批发与零售业集聚的影响最大;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轴辐效应,辐射范围在15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通过激发国内市场潜能、提高市场可达性水平和强化国际市场引力来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2005一2017年长三角41个城市数据,文章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加权有向商贸流通关联网络,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OLS和QAP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长三角商贸流通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商贸流通网络中节点联系日趋紧密且连通性增强,但存在明显的冗余联系和等级化特征;网络中各节点影响力的差异正在缩小,且省会城市仍占据商贸流通枢纽中心主导地位;特征向量中心性显著强化各节点商贸流通关联强度,中介中心性显著强化网络极化效应;收入水平、地方保护主义、金融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互联网、物流业发展和贸易开放的城际差异将显著影响商贸流通网络结构演变,其中金融发展、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和物流业发展发挥着关键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