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负面新闻在公众间以“蛛网式”传播,由此引发的公众关注是否会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目前尚无定论。因此,对其研究可为银行提质增效提供一条另辟蹊径的思路。文章运用2017一2020年23家上市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造面板数据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因“晕轮效应”的存在,公众关注对银行经营绩效施加了负向影响,在详细讨论内生性问题和经过多种稳健性测试的基础上,此结论仍然成立。(2)声誉是公众关注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重要机制。(3)从董事会特征层面出发,在公众关注与银行经营绩效的负向关系中,董事会规模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是,独立董事却未发挥出积极效应,一定程度上说明在银行管理中,我国现有的独立董事制度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股票价格高于转股价格时可转换债券内嵌期权由虚值变成实值状态,可转债持有者可能自愿转为股票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外生的杠杆率下降冲击。文章从可转债预期转股冲击视角,采用断点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预期转股冲击对企业杠杆调整的作用程度和影响路径,同时分析预期转股冲击对不同来源负债的影响差异,并检验债务累积风险不同的企业杠杆调整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增加当期杠杆率以应对预期转股冲击,预期转股冲击通过增加股价信息含量和提高股票流动性的路径影响企业杠杆调整,其显著提高经营杠杆而不影响金融杠杆。进一步分组检验表明,债务累积风险低的企业对预期转股冲击导致的预期杠杆率下降更为敏感,积极调整企业杠杆率,预期转股冲击不会叠加债务累积风险高的企业杠杆率。可转债融资工具有助于企业实现稳杠杆。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统计与信息论坛》
摘要: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有效利用金融资源带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于2010一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区域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且将区域创新过程分为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个阶段,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阶段研究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科技研发阶段作用效果最大,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区域异质性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效果最大,银行异质性表明城市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效果最小;从分区域分银行样本来看,在东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高金融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本区域创新能力,但是对相邻区域的创新能力存在虹吸效应,并且发现这种效应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引起。本研究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作用的研究成果。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40个国家1998年第一季度至2020年第三季度的面板数据,采用互补对数(CLogLog)模型研究一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其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及异质性,并探究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当一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其跨境资本发生资本激增与资本外逃的概率下降,发生资本骤停与资本回撤的概率上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发达经济体、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经济体、制度质量更好经济体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其资本外逃与资本回撤受到的影响更大。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效果表明,对于各类型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当本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上升时,宽松型外汇类工具有助于降低资本骤停、资本外逃及资本回撤的发生概率,而非外汇类工具调节本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资本异常流动影响的效果有限。本文的研究对中国防范资本异常流动、统筹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有政策参考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02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随着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已逐渐成为企业实现数字化创新的基础保障。文章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样本,对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具有明显促进效应,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创新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特征,在国有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及较大市场规模地区企业作用更强。融资约束、政府补贴和资源配置均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数字化创新之间发挥重要机制作用。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厘清风险承担的关键驱动或阻碍因素对于企业应对风险、化解风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意义。选取2010 ~ 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商业信用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商业信用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显著正相关,即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越多,其风险承担 水平越高。机制检验表明,商业信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投资趋同两条渠道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 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关系受到企业异质性的影响,即商业信用对于非国有企业及行业 竞争优势企业的风险承担治理效果更好。同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正向调节商业信用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 关系,强化商业信用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作用。上述结论丰富了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为 供应链交易信贷的资源治理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