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为了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国家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了行动方向。城乡融合是在“新四化”背景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本文从理论、历史和实践三种逻辑进行分析得出,新质生产力丰富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意蕴,也提出了诸多现实挑战。为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并确保其连续性,我国应从聚焦顶层设计、发挥主体动能、整合创新资源等多个层面推进,以期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分类: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人类世”概念的提出,意在凸显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面貌的深刻影响已达到足以形成全新地质时代的程度。在此新兴地质纪元中,人类与技术之间呈现出双向影响的显著特征,这表明,我们再也无法将技术仅仅视为由人类发明以满足和实现人类意图的应变量。相反,我们必须正视技术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深度反作用,并且认识到这种反作用不是人类可随意调控的。本文基于有效加速主义与减速主义的技术发展路线之争,借助普罗米修斯与埃庇米修斯之隐喻、“技术圈”概念以及生物界共生关系的类比,力图阐明人类与技术之间可能的共生形态。这些共生形态包括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寄生共生、偏害共生,其中,互利共生被视为人类与技术间理想的共生状态。本文进一步指出,赛博格作为人机融合的存在,为实现互利共生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最后,基于生物价值与智能在生命中的统一性,本文强调,作为智能延伸的技术,因其不具备自足性,故无法保持价值中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达成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本文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双碳”战略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推进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发展中仍面临一些困境:认知层面,各界对其内涵与重要性理解浅陋,理念难深入;质量方面,项目体系缺乏系统性与高品质,业态场景创新弱、体验差,效益评价体系缺位;制度方面,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实施标准不一,监管与风控薄弱;协同层面,部门、行业及利益主体沟通协作不畅,资源配置碎片化。基于此,本文建议从理论、策略、制度、平台等方面着手进行路径优化,从而真正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价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消解传统城乡二元分置惯性,促进 区域生产力均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 要抓手。 本文在结合浙江省多年的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实践的基础上,以“ 理论认知—差异辨识—体系重 构” 为逻辑主线,以浙江的城市融合发展相关案例为基本参照,着重阐释浙江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已经 取得的新成就,面临的新挑战,突破的新方向。 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出发,聚焦新时代浙江 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优化与效力提升,通过破除城乡空间体制性障碍、促进市场化的机制效力、完善公共 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推进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继而为全国城乡融合工作的推进提供新 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参考,也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国家分配论”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主流理论,它强调财政在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分工中的作用。这一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形成或创立阶段,我国财政学者深入讨论了社会主义财政的“特殊性”问题,其中涉及财政的本质和职能、国家财政计划体系的范围、财政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等。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财政学者在这一时期就主动地将财政学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相联结,提出了财政学是“特种的政治经济学”的论断。在 20 世纪 60—80 年代的发展阶段,我国财政学者集中分析了财政作为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中的内在环节以及财政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作用,并给出了更加理论化的表达。此外,伴随改革开放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财政分配的性质和作用必然发生重大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国家分配论也必然会被扬弃并为新的更具包容性的财政理论所替代。
分类: 统计学 >> 统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基于253家浙江省众创空间的微观数据,文章在运用连续距离的测度方法测算众创空间集聚水平的基础上,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等方法实证分析众创空间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众创空间的地理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主要分布在杭州和宁波市辖区,选址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回归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生态环境均对众创空间的地理集聚具有促进作用,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尽管不能直接促进众创空间的集聚,政策引导与创新能力之间具有较显著的互补效应。据此,文章从培育创新能力和优化创新激励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