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2020年我国发布的《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为相关城市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更新提供了思路,运河沿线的商流在逐渐恢复和壮大。京津冀作为大运河主要流经区域,对运河文旅产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文章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以京津冀运河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京津冀运河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探讨以文旅融合促进大运河文化带流通供应链完善的策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随着旅游业在碳减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评价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成为当前研究重点。论文以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影响因素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旅游活动角度筛选并构建了评价体系,以黑龙江省为实证对象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方法确认权重,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动态评价2016一2022年黑龙江省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结果表明:对提升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能源利用效率,制度层面管理水平的提升会更有利于碳排放管理;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最终维持在“较好”水平;受经济及区位发展条件所限多数指标水平处于中间区段,“较差”水平集中于制度层面的管控和资金投入,“一般”和“较好”水平集中于技术层面。研究结果可以为地区衡量旅游活动碳排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研究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公平性的时空动态演变规律,以及探究旅游碳排放公平性的影响因素,对进一步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旅游碳排放公平性的研究在生态旅游学的框架内较少,且综合多种因素衡量其公平程度有待进一步探索。论文在全面测算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中国旅游碳排放和碳吸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相关性分析、灰色关联度等方法考察中国省域旅游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一2020年,各省份旅游碳排放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省域之间存在着旅游碳排放不公平问题,且不公平程度正在加剧;整体的旅游碳排放公平性空间聚类现象较为明显,仅有广东、重庆、江西和湖南属于“高承载高效率”类型;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接待规模是影响全国旅游碳排放公平性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旅游经济规模的影响较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基于2000一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与2000一2019年旅游业数据,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城镇化水平,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及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究粤港澳大湾区“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转型显著,生产、生活空间扩张伴随生态空间萎缩。(2)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长期高位,距碳中和目标差距明显,但已显现下降趋势。(3)“三生空间”转型对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呈增负与减负双模式,农业生产空间向水域及林地生态空间转化减负效果最突出。土地城镇化水平与旅游业碳排放环境负荷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整体呈“U”型曲线,但城市间存在“U”型、倒“U”型及“L”型分异特征;土地城镇化与旅游业碳排放负荷持续强脱钩且呈现显著空间关联性。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摘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基于双因素理论探讨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大数据文本挖掘方法,分析山东省43处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的10715条游客评论,进一步探讨公共服务优化与均等化策略。研究结果显示,购物体验、信息服务、标识系统、行政服务体验和人流拥挤程度等属保健因素;文化环境体验和项目丰富度为激励因素;服务与态度、环境卫生、交通便利性、餐饮与住宿体验及其他设施体验等则同时兼具激励与保健功能,并基于扎根理论构建“主体定位、要素定位、产业定标、空间定点、管理定责”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优化“五定模型”。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论文在探讨2013一2020年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协调发展趋势。通过构建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PVAR模型来分析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进一步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马尔科夫链模型,深入探索两者的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京津冀旅游效率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双向动态作用关系,其中生态环境的改善对旅游效率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京津冀旅游效率和生态环境二者协调发展水平逐渐增强,空间绝对差异逐渐缩小;京津冀旅游效率和生态环境二者耦合协调度具有维持原有状态的稳定性,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并且空间因素对耦合协调状态的转移概率具有显著影响。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社区生态旅游(CBET)聚焦于欠发达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当地社区权益,在国际社会已形成相对成熟、不断进化的知识领域,是边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形式。历经20年积淀,厘清CBET发展的中国本土化路径与特征既是对当下扶贫实践需求的呼应,又可为国际CBET研究提供中国经验。中国CBET特征包括:(1)外源性推进。从NGO外部推动向政府内在推进方向发展;(2)多源性发展。从国际流行的近景区-生态富集型CBET向自景区-文化富集型CBET拓展;(3)社区主导型强社区参与模式非主流,政府主导型依然为主流,但政府变革与权利界定已受关注;(4)以土地为代表的社区权益保护是中国CBET发展元问题;(5)CBET扶贫要坚持基于可持续生计的综合面向,并以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贫困、文化富集型CBET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壁垒,从而有效地构建科学的跨学科旅游研究范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开发的具体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增强现实作为智慧旅游发展的新技术,为旅游景区开发旅游科技产品、激发游客旅游意向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将技术意愿纳入技术接受模型,构建游客技术意愿和接受模型,研究游客使用增强现实对旅游意向的影响关系。以故宫博物院抽样数据为例,基于SEM分析结果显示:技术意愿的创新性、不舒适感和缺乏安全感三个维度对游客使用增强现实态度有显著影响,而乐观性则不显著;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影响游客使用增强现实态度;游客使用增强现实的态度正向影响使用意愿,进而影响游客的旅游意向。基于研究结论,旅游景区应重视游客的个性特质和新技术的功能性,提供不同意愿水平的定制化服务,积极向游客宣传新技术,激发游客使用新技术意愿和旅游意向。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构建了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测算模型,将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分解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个方面,并从总量、结构以及行业异质性三个角度对2000-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创造和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旅游产业升级总体上具有积极的就业增长效应,但由于旅游产业功能升级不足,旅游产业升级的就业创造效应主要来源于规模扩张和结构变动。(2)各行业就业增长与其效率滞后性基本呈现为正相关的关系,说明在旅游业内部存在鲍莫尔成本病问题。(3)住宿业就业创造与旅游总产出增长之间出现了此消彼长的两难困境。未来中国旅游产业升级应注重与文化产业融合,推进旅游向审美化、品质化、体验化方向发展。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云南省在国内率先进行国家公园试点,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地社区农户的态度,而农户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又与旅游影响感知紧密相关,研究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层级回归方法,在控制了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户农户的生态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对其生态旅游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态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均对其生态旅游态度有显著影响,文化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小。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农户影响感知的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以往研究在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问题上,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上存在较大分歧,内在机制尚不清晰。文章以幸福感的两个维度一一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为中介,研究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的两种类型一—客体相关真实性和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客体相关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部分中介;存在主义真实性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被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完全中介。文章以幸福感为中介,丰富了文化旅游真实性感知对旅游者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从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入手,扩展了旅游者幸福感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忠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买力水平和消费倾向,不断变更总体消费规模和服务型消费比重,以实现整体消费与局部支出协同增长的自组织与他组织过程。增强二者协同增长水平和推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则需要产业政策与消费政策的共同调节和适时引导。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构建了旅游业发展影响工业化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一2016年中国58个旅游城市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模型,从总体、专业化、规模和区域等多维度,分析检验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的影响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三种分类检验,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工业化都具有负向效应。当前,中国旅游城市存在一定的“旅游诅咒”效应,阻滞了其工业化深化;分专业化研究可知,旅游业发展对工业化的负向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高专业化、低专业化和半专业化城市;分规模研究发现,中型旅游城市的最显著,小型旅游城市次之,而大型旅游城市最不显著;分区域研究表明,中西部旅游城市的较突出,而东部旅游城市统计上并不显著。这为各个旅游城市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范和规避“旅游诅咒”效应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工业化”关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运用产业上游度测度模型,测度了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在产业链上位置,考察了其在产业链上位置的动态变迁。总体来讲,住宿和餐饮业在全球产业链上和国内产业链上的位置都向产业链上游移动。从封闭经济到开放经济,住宿和餐饮业的产业上游度存在着较大波动,2002一2010年全球产业上游度都大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2012—2017年则相反,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波动幅度。住宿和餐饮业净出口变化方向与其国外产业上游度变化方向基本相同,净出口增加对其国外产业上游度上升有促进作用。住宿和餐饮业全球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与其国内产业上游度变化趋势基本相似。总体来讲,现阶段住宿和餐饮业国内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要大于其全球产业上游度增长速度。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回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读,剖析了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对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促进深度融合的内部动因由生产互融、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构成,外部动因则体现在消费需求、体系共享、创意经济、体制与政策五个方面,外因促进内因,两者紧密关联;高质量发展视野下文旅深度融合的驱动机制表现为“渗透交叉一重组促进一创新驱动一多元协同”四重递进机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热带地理》
摘要:以马来西亚新山国际城为例,基于推拉理论,分析中国跨国第二居所群体的动机对旅居体验、旅游体验和总体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其他国家第二居所群体不同,中国跨国第二居所群体的旅游和旅居体验以及美好生活的实现主要受目的地拉力因素的影响,推力因素并不具有决定性。在所有拉力因素中,目的地国家的自然旅游环境、文化生活氛围、基础服务设施和经济因素对旅游体验和旅居体验都有显著影响。经济因素(如物价和生活成本)有影响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跨国第二居所群体在马来西亚旅游和旅居的体验都会显著影响其总体生活满意度,且旅居体验更为重要。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以往关于乡村旅游意向的研究,关注点较多为旅游者自身的特点,忽视了旅游者与乡村人员之间的关系可能发挥的作用。文章引入社会资本为前因变量、心理距离为中介变量,通过调研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意向。首先,关系信任与共同愿景会降低城市居民的心理距离,进而提高其乡村旅游意向,而交互联结的影响并不显著;其次,心理距离对乡村旅游意向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心理距离在关系信任和共同愿景与乡村旅游意向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是首次将社会资本三个维度运用到我国乡村旅游现象中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可以帮助后疫情时代乡村了解和运用社会资本,重视心理距离的影响,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究竟如何评测文旅融合的“深度”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文化氛围概念的提出为评测文旅融合深度提供了需求端的理论可行性,但如何将该概念进一步操作化有待探索。本文从文化可参观性生产、文化叙事、文化身份认同等理论角度阐释了以文化氛围测量文旅融合深度的理论原理和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文化氛围测量文旅融合的三个维度及其指标体系,即身体体验(感官体验、躯体体验、身体参与)、情感体验(情感触发、共情移入、情感延伸)、精神体验(地方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