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赋能加密数字货币穿透式监管的路径研究

    分类: 法学 >> 经济法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区块链技术及其衍生的加密数字货币正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一大革新产物。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加密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匿名性、生态自治等特点,不仅为金融交易提供了新的模式,也给现行的金融监管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监管架构缺失、基础设施不足以及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逐渐暴露,给投资者带来了潜在风险,也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构成了威胁。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打破美国经济霸权、推动经济多元化和全球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传统“一刀切”的监管政策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因而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创新性监管方式,以适应加密数字货币的发展。为此,可构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穿透式监管体系,遵循“基于一项技术核心、面向两类监管对象、坚持三项基本原则”的基本框架,其中技术核心指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监管对象包括参与主体与交易平台,基本原则分别为全面覆盖原则、风险为本原则以及技术驱动原则。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根据加密数字货币的流通性与接受度进行分层分类,引入链上实体发现、画像与异常交易发现以及异常交易追踪等技术手段,建立全球性的区块链监管网络平台,从而实现更加精细和高效的监管,确保加密数字货币市场的安全发展,为经济的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 加密数字货币双维监管的体系建构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发源于比特币的加密数字货币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分布式账本的架构共性,通过私钥验证即可自由转让。可编程分布式账本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多样的用途与生态成为可能,并形成了以加密数字货币中介平台为核心的经济模式。加密数字货币的新型架构特征迥异于有价证券等纸质媒介和银行账户等账户资产,使得加密数字货币具备很高的流通性,其发行人和中介平台相互分离。加密数字货币金融资产属性增强,私法性质模糊化和融合化,催生了加密数字货币的新型金融风险。该风险具体包括:相较于发行人而言,投资者获得的信息不充分;中介平台可能不遵守受托人义务导致运营失败;市场可能被操纵甚至传导而波及传统金融市场;可能发生洗钱、逃避外汇管制等违法犯罪现象。由于规则导向的传统法律监管模式已经无力独自应对科技驱动的加密数字货币风险样态,因而需要引入技术驱动型监管共同建构双维监管体系。其中,法律维度包括发行人信息披露监管、中介平台审慎和行为监管、行业自律监管等规则;技术维度则需要基于链上实体发现、画像与异常交易发现、追踪与网络拓扑分析等技术,构建监管技术框架。加密数字货币中介平台可以具体实施和部署双维监管,发挥分布式账本自身特性实时收集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高效分析,从而发现监管目标、落实监管措施,最终实现以链治链。

  •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企业数据资产“确权”的三重维度

    分类: 法学 >> 民商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从数据资源化到数据资产化的跨越既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机遇。数据资产化为数据流通拓宽了渠道,通过明晰数据产权边界和降低数据交易成本的方式优化数据要素市场配置。数据资产既具有资产的普遍性,也具有数据要素的特殊性,重新明确企业数据资产的定义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应有之义。“创设-控制-交易”三重维度分别是指通过数据登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等方式创设数据产权,通过政策拟制“动态控制”降低企业数据交易成本,通过优化数据收益分配制度促进企业数据流通正向循环。三重维度弥合不同领域内数据规则之间的鸿沟,确保数据政策的一致性,继而破除数据交易的桔,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 区块链赋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7-08 合作期刊: 《前线》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金融体系作用发挥、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改进空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资本市场的应用,证券监管核心节点已接入国家级区块链网络,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关键基础设施。发挥区块链对资本市场的赋能作用,正确处理资本和利益分配问题,建设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资本市场数据互联互通,全面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