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07-03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盛极一时,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近乎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全球性”电影。这一时期,香港电影在亚洲与欧美等地区的传播上均有突破,以“邵氏”“嘉禾”“新艺城”为代表的电影公司在既有传播格局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充,通过卖埠、合拍或参展等多种形式完成传播或行销任务,并以明星制与类型片成功实现了市场的巩固与拓展,涌现出如成龙、周润发、杨紫琼等世界级影星,亦创造出动作片、黑帮片、神怪片等颇具“港味”的电影类型。同时,香港电影自身强烈的大众属性、高效专业的录像带化以及影展影评的褒奖推介,共同促成了其海外影迷群体及迷影文化的生成,也建构起香港电影在各区域内部的传播结构与体系,不仅形成广泛的观影热潮,还体现出各区域电影对其经典段落的模仿或引用。此外,通过对香港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总结与反思,应当肯定的是其在该时期获得的一系列足资借鉴的成果,即以浓郁的本土文化为支撑,通过多元电影类型的创新来避免路径依赖与市场疲劳; 但亦应指出,未来的香港电影不宜为迎合外部市场而牺牲自我风格与技巧,而应当充分重视长期以来积累的制作传统,并在结合外部电影之优长的同时,灵活发扬自身制片优势,寻找与自身电影工业体系相匹配的生产模式。
分类: 艺术学 >> 电影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年来,有关藏族电影的概念,学界各抒已见,出现了命名方式众多、定义范畴不一致甚至语义含混、重叠等现象。对此,有必要在地缘文化的理论基础上,探求藏族电影的通约性,对失焦的概念重新界定,对藏族电影作出清晰、统一的指称。地缘文化意义上的藏族电影以地理景观为标志,以文化生活为根本,充分展现了藏族人民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和精神气质;地理景观与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藏族电影的本质框架。地缘文化视角跨越传统界限,将藏族电影视为广阔的文化艺术领域。从地缘文化的概念和方法论来看,藏族电影有着独特的空间美学,即物质空间、文化空间与精神空间相交织,作为叙事背景、叙事动因和叙事主题发挥作用,共同支撑起藏族电影的叙事逻辑。藏族电影不仅是少数民族电影或西部电影的一个子类,还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艺术价值的独立类别。地缘文化研究为全面理解藏族电影内涵和价值提供了新视角,促进了全球对藏族文化的认知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