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从理论机制上阐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11一2019年中国7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整体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二,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抬高管理成本进而加剧风险承担,而业务多元化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第三,关于影响异质性,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与大中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契机,运用新兴技术提升风控水平,警惕数字化经营引起的内在风险和其投入成本过高带来的低效益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摘要:企业创新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中期借贷便利(MILF)担保品扩容这一外生事件,本文研究了创新型货币政策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章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产出。此外,不同于之前文献广泛讨论的融资约束渠道,本文发现,创新型货币政策还能够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监督效果,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双管齐下地打破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未来货币政策框架、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启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商业银行从事跨境业务会提升自身风险水平。本文基于直接业务关联与间接业务关联构建网络模型,度量2007一2019年跨境借贷业务给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本文发现:首先,资产端冲击会带来较高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负债端冲击亦不容忽视。其次,从风险生成机理的时间维度来看,间接业务关联性与风险口等因素较为重要,杠杆和直接业务关联性等因素影响较弱。从空间维度系统性风险指标来看,系统重要性程度高的银行排名较为稳定,且需要关注2011一2019年系统性风险错配指数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系统性风险与风险口之间存在“跨境借贷冲击一系统性风险一跨境借贷冲击”的不利循环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在纳入较为全面的资本市场开放政策,考虑股票、券市场之间关联关系的基础上,探究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引致的直接冲击和间接溢出如何影响股票、债券市场风险,并进行相应的机制检验和政策异质性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资本市场开放政策出台之后,在直接冲击和间接溢出的共同影响下,股票市场风险在一个月内下降9%,债券市场风险在0~2周内上升53%。第二,政策通过提高投资者理性水平降低股票市场风险,通过加强内外联动提高债券市场风险。上述实证结果支持资本市场开放对金融市场风险影响的“两面性”。政策带来的直接冲击对股票、债券市场风险变化起主导作用,间接溢出方向与直接冲击相反。上述结果通过稳健性检验。具体而言,间接溢出分别在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抵消约31%、10%的直接冲击影响。第三,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政策对股票市场风险造成负向直接冲击,对债券市场风险造成负向间接溢出;直接影响债券市场的政策对债券市场风险造成正向直接冲击,对股票市场风险造成正向间接溢出。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立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筑牢有效防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典型内部冲击及其对金融安全的潜在影响。首先,基于金融部门稳定方程式和系统性风险演化路径提出内部冲击影响金融安全的基本框架。其次,剖析房地产行业困境、地方政府债务、以中小银行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等三大典型内部冲击的风险特征,并在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探讨这些不安全因素如何相互交织进而影响金融安全的内在机理。最后,从风险防范角度提出要围绕三大典型风险点构建全链条的金融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并从完善房企资金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加强金融体系与地方债风险的隔离以及深入推进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三方面提出持续化解“风险三角”的对策建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2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本文对2023年硅谷银行及2007年北岩银行挤兑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提炼两家银行被挤兑的共性原因,引入并拓展“非核心负债”概念,总结出五条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主要债权人顺周期性过强,或者说总负债中“非核心负债”占比过高,是导致硅谷银行与北岩银行负债不稳定,最终在金融下行周期下陷入流动性危机而被挤兑的核心原因。本文创新性地结合本轮硅谷银行挤兑事件,将对风险信息敏感的企业存款额外纳入“非核心负债”的测算范围,进一步拓展了“非核心负债”的学理内涵,还依据“流动性—稳定性”标准将我国银行主要负债划分为九类,并据此提出差异化监管建议,对我国完善以负债来源稳定性为视角的银行监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为检验中国工业行业出口比较优势变化对境外投资者跨境股票基金配置的影响,本文基于2007一2021年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各工业行业的股票基金配置权重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从各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占比这一“量”的角度还是从各工业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攀升这一“质”的角度衡量其比较优势变化,更具比较优势的行业均能够吸引境外投资者提高跨境股票基金配置权重。各工业行业的比较优势变化能够发挥信号作用,影响投资者的行业投资收益预期与行业关注度,进而影响投资者的股票基金配置行为;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法治环境的改善提高了跨境资本配置效率,全球金融风险的上升将抑制跨境资本配置,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具有较强的套汇动机。基于此,本文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加快金融市场建设以及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等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全球金融相关变量提取全球金融周期因子,考察其对2004年1月至2022年6月50个国家跨境债券基金流动的影响及各国债券市场发展对缓解全球金融周期冲击的作用。结果发现:全球金融周期紧缩会导致一国跨境债券基金流入下降,但债券市场发展水平的提升会显著缓解全球金融周期紧缩造成的负向影响。如果再配合短期资本流动管理和外汇管理措施,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债券基金流动的负向作用能够被更大幅度地减缓。机制分析表明,债券市场发展主要通过流动性渠道产生缓解作用。对于流动性溢价程度较高的经济体、外国投资者占比较低的经济体,其债券市场发展能够更好地缓冲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债券基金流动的负向影响。此外,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会增加本国跨境债券基金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敏感度,但投资者结构多样化会显著降低该敏感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厘清债券市场发展,助力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9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与家庭结构的变迁,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增加,而长期护理保险是解决我国老年人照护难题的关键。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体系过程中,资金筹措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以长期护理保险49个试点城市政府公开发布的57份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利用文本挖掘手段分析政策内容,并参考PMC模型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空间视角对各试点城市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与对比研究。为更全面地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演进过程,选择了典型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政策文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整体评级合格,但存在一定程度的政策供需错配问题,一是政策有效性与人口老龄化水平之间存在错配,二是在“参保范围”和“支付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从空间区域的角度看,我国长护险试点政策的有效性与一致性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从政策延续性方面则发现同一试点城市更新前后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在筹资方面改善不大。文章通过对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政策的细致研究,为我国建设更为完善和适应性强的长期护理保险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深入了解政策的强项和薄弱点,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改善政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老龄化社会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