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9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同精神独立性建构具有同向同行的深刻关联。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践履塑造着精神独立性,另一方面,精神独立性给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能动力量。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精神独立性的内涵表征为高度的思想主导性、价值原创性和文化自为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有着深厚的历史考量、现实诉求和未来愿景。为此,必须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实践中求实拓新,不断厚植精神独立性的物质基础,丰富精神独立性的学理阐释,强化精神独立性的现实自觉,拓宽精神独立性的全球视野。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和底座逻辑的新型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就认识逻辑来看,实现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离不开有助于扩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空间和塑造新型社会关系的科技体制改革。就价值逻辑来看,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需要深刻把握科技体制改革之于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建构重大科技创新生产范式,而且有助于承载新型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塑造新型生产关系。就实践逻辑来看,科技体制改革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核心理路。为此要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科技治理能力和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方面加强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崭新理论表达,蕴含着现代生产要素深度整合、生产效能整体跃升的内在属性,呈现出生产力发展从旧到新的演化逻辑。新质生产力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以数智化为核心驱动力,体现出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性,彰显出生产方式的持续推进性,展现出生产力形态的超越性,开辟了生产力发展的全新图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传统生产力的辩证关系,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审视,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先导,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实现生产力质的飞跃,是对传统生产力的革命性超越。培育新质生产力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智能数字化为技术基础,以新兴产业培育为着力点,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传统生产力变革和跃升提供持续动力。新质生产力揭示了新时代生产力演化趋势和规律,对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深刻回答了乡村何以生态振兴、如何生态振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本文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面向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解读,揭示其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支撑、道路选择、推进原则和根本立场四个层面厘清其理论内涵,并深刻阐释其面向空间价值、生态系统和农民福祉的实践要求。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2-26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孔乙己文学”是当代青年大学生模仿孔乙己语录而生成的亚文化流行语,折射出青年人的社会境遇和社会心态。运用虚拟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社交媒体平台为研究田野,通过参与观察和在线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身份生产在家庭教育期望、学校培养模式和精神空间遐想的作用下得以完成,但受阶层文化鸿沟、社会资本差异和教育失配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学历促进阶层向上流动的功能愈加弱化。由于原生惯习的流失和城市化的成本越来越高,青年大学生面临着脱嵌于原生场域和城市社会的双重脱嵌困境,导致其具有内外失衡的阶层悬浮心态。因此,破除“长衫”所隐含的结构性困境是回应青年大学生的身份生产与阶层流动的关键。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17 合作期刊: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摘要: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生态转型道路的切实探索,也是对世界生态现代化进程的现实关照。中国式生态现代化意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为驱动载体,通过复合型生态治理协同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环境公平价值目标的现代化。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特征在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力实施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建设,充分彰显人民性、科学性、协同性、公正性。以环境公平为核心统筹“人地正义”与“人际正义”,丰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创新人类生态现代化发展范式,推动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发展,是中国式生态现代化的价值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