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走深走实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国家治理》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部署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上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顺应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其强大的信心和动力,主要源于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对外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我国已具备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的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

  • 美国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发展态势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以国家安全为由,美国逐渐建立起一套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并通过立法改革不断加以强化。这种制度的演进反映出美国利益的根本诉求,与国家实力对比和投资格局变化也有关联。近几年的制度改革呈现出巩固权威、强调技术、关注国别等新特点,而且对中国企业的赴美投资有很大影响。

  • 我国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市场约束作用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二级资本债券利差的大小是发行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和信用状况的直接反映。本文以我国57家商业银行2014—2022年的数据为基础,研究市场约束在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定价中的有效性,并结合不同类型银行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1)债项评级方面,评级恶化会使二级资本债利差上升,说明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敞口较为敏感,有力地支持了投资者可以通过评分级别来区分银行风险的假设,进而对商业银行起到市场约束作用;(2)银行风险指标方面,城农商行二级资本债风险溢价的市场约束效应明显优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意味着投资者对城农商行的风险敏感度高于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的市场约束效应仍然不强,相较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投资者更加关注银行资产规模,不利于市场约束机制在国有大型银行中的有效发挥。本文仅供参考。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 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新框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建立了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2018年政府不再宣布M2的调控目标,这意味着中国事实上放弃了以货币供应量为核心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框架。建立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已经成为学术界与管理层的共识。尽管中国人民银行曾尝试建立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但它并不是以利率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国建立新的货币政策框架,首先需要明确选择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指标利率,隔夜回购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要完善利率走廊机制,使利率走廊收窄并变得更加灵活;其次,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正常化的基础上,建立中央银行贷款和基于国债买卖的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政策工具组合。为此,需要发挥再贷款或再贴现的第一级市场流动性调控功能,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丰富国债品种,完善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利率平滑化和引导利率期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