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可达性如何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通过提升市场可达性推动农户参与产业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使用2020-2021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从交通基础设施与快递基础设施两方面衡量农村市场可达性,并构建Logit 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检验市场可达性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可达性可以有效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加快土地外部化流转促进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快递基础设施通过促进当地农户创业吸引农户参与产业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厌恶群体,快递基础设施对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风险偏好群体,作用效果不一致,但二者对接受过相关技术技能培训的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存在同质性。鉴于此,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快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土地流转市场,支持农户创业活动;组织公益性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农户参与产业融合的能力。

  • 数字素养能否缩小农户消费不平等?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26

    摘要:本文使用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熵值法从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技术应用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三个维度对农户数字素养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缓解作用为28.3%。其中,数字设备操作素养、数字知识学习素养能够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但数字技术应用素养加重了农户消费不平等。其原因是进行数字设备和技术培训的费用较高,导致数字设备和技能的获取存在障碍,影响其消费方式和消费能力。进一步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消费不平等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素养能够通过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缓解流动性约束缩小农户消费不平等。异质性分析发现:个体方面,数字素养对最高收入组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要优于其他组别,对高年龄组的缓解作用要优于低年龄组;地区方面,数字素养对南方地区农户消费不平等的缓解作用更强;鉴于此,要开展农村数字技能培训,加大对北方及东北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帮助农村家庭提升数字素养水平,灵活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提供多样化金融产品缓解流动性约束,教授老年人基本的数字设备的应用程序操作技巧,使农村居民更好地融入数字经济发展。

  • 投保农户兼业化对农业保险道德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实证检验——以玉米种植保险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随着农户“兼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农业经营与非农就业同时存在,兼业使农户增强收入风险分散能力的同时,容易降低其风险防范意识。基于这一问题,探究兼业对农户投保农业保险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进而引起道德风险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一是分析投保农户发生农业保险道德风险的内在机理,并设计对应的调研问卷问题组,构建评价投保农户道德风险水平的指标体系。二是利用2021年对山东省1108户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研究兼业化对农业保险道德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兼业化对道德风险具有显著的增加效应,同时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样本缩尾处理、添加固定效应进行稳健性及内生性一系列检验发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三是基于降低农业保险道德风险的目的,从兼业程度的角度提出吸引专业性劳动力返乡、改善农业资本投入结构、合理设置免赔额、提升农户保险意识以及保险公司针对性加强查勘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 资本配置扭曲与民营企业出口生存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面对出口贸易限制增多的压力,提升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生存概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考察资本配置扭曲对我国民营企业出口生存时间和生存概率的影响效应、渠道和后果。结果发现: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进入率和退出率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出口4年以后生存率大幅下降;资本配置扭曲程度越高则民营企业退出出口市场的概率越大、生存时间越短;从驱动因素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本密集度下降是资本配置扭曲降低民营企业出口生存率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资本配置扭曲提高对沿海城市、资本密集型以及2002年以后民营企业出口危险率的促进作用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