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技术经济及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西部论坛》
摘要: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型产业发展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大政策着力点。以“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为准自然实验样本,采用2011一2021年275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多期双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双试点都显著促进了试点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政策效应大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双试点的政策效应大于单试点的政策效应,先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后“宽带中国”示范比先“宽带中国”示范后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的政策效应更强;两种单试点和双试点都能够通过促进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两条路径来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且对非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经济增长目标软约束和未加码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重视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优化政策组合,合理安排政策实施顺序,推动经济高质量集聚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善环境质量应是其题中之义。基于2008一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在能源票赋丰裕的省份更明显,但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空间异质性影响:从胡焕庸线区域分割特征来看,与西北片区和东南片区相比,只有对中间地带本地-邻地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显著;从“大气十条”政策实施时期来看,该政策实施后,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得到显著提升。扩展性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实现减污降碳具有协同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资源型地区应积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打破“资源诅咒”、缓解污染集聚。同时,立破并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灵活设计制度体制,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交通枢纽、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倾斜,奠定构建统一大市场和环境治理一体化的基础。此外,坚持全国“一盘棋”,凝练推广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现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模式经验,遵循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形成以中间地带省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心、向外围省份延展的建设格局。协同环境政策的导向作用,培育形成统一的生态文明市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2 合作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资源编排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立足空间视角,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赋能包容性低碳发展的内在机理和空间效应。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准自然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宽带中国”战略能够在规模和效率上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即对邻近地区表现为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对相似地区则表现为虹吸效应;进一步对政策红利的扩散效应进行分解,发现空间红利溢出具有叠加效应,即在试点城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大于对非试点城市,激发了“1+1>2”的倍增效应,实现政策试点强强联合。“宽带中国”战略可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绿色技术创新及创业活跃度来促进包容性低碳发展;在科教资源较好、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行政等级较高和人口集聚越明显的城市中,“宽带中国”战略对包容性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高职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系统梳理我国高职教育萌芽探索、初步发展以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三大发展历程后,以高职院校各专业大类学生数分布情况与院校数目变化情况为抓手,整体把握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基于“三螺旋”理论,通过解构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三元主体的协同机制发现:高职院校以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履行教育创新职能,政府通过政策指引与资源统筹发挥制度创新作用,企业则以需求牵引与技术赋能推动创新实践。针对当前高职教育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培养体系、培养方向与培养质量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从三大螺旋线出发,剖析现状、凝练问题并最终提出优化建议:一是依托三螺旋协同构建贯通式培养体系,统筹推进“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纵向贯通与“产城教融合”横向整合;二是构建“现实需求响应+未来趋势前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三是强化产城教融合实效,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推动高职教育更好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充足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