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处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超级文化线路特征的中华民族“神圣地理空间”。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在本质上是建构一种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华文明空间叙事体系。国家文化公园的空间叙事以“时空重构”的方式,通过符号叙事构建文化标识和廊道叙事串联线性空间,将中华文明的宏伟格局、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进行深层次的“叙事唤醒”,建立起一种国家宏大叙事和个体情感体验的连接通道。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空间叙事为纽带,实现国家文化价值、地方文化价值和个体文化体验的交融统一。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1
摘要:历史人物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气魄与时代品格。在数字信息时代,沉浸式艺术展为重新塑造历史人物提供了数字化的表现载体与传播方式,呈现出“跨媒介叙事”的特征。沉浸式艺术展《你好,苏东坡》以北宋文学家苏轼为创作原型,通过数字表达构建出人物形象、精神人格、典型事件与时代环境等多层次叙事内容体系,以跨媒介叙事再造交互性、具身性、互文性的主客交融的数字沉浸式体验空间。新时期进一步创新对历史人物数字表达的跨媒介叙事,一要注重历史人物叙事话语的现代转化,二要构建虚实交融的历史人物现代叙事体系,三要活化历史人物与现实世界的情感连接,让历史人物与现代生活形成情感共鸣。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科幻游戏产业是围绕科幻游戏的开发、运营、销售和服务形成的新兴文化产业。中国科幻游戏产业当前处于上升阶段,但仍存在着游戏内部科幻属性模糊、科幻游戏与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联动不足、科幻游戏产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清晰等问题。中国科幻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业态,在“十四五”时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未来中国科幻游戏产业可以从游戏内容转型与品质提升、科幻游戏对科幻产业链的激活以及科幻游戏赋能实体经济三方面,探索递进式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重塑游戏社会价值,以科幻游戏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普及,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双赢。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长江流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水稻以其特有的物种属性和经济属性,为中华民族的人口繁衍与文化传承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和有利的社会条件。借助于大运河、荆襄古道、金牛道的南北互济以及茶马古道的东西融通,中华文化构建了一套北方与南方、中心与边缘的双循环体系,形成了内源性动力机制。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华文化汲取外部文明打开了窗口,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鉴。长江流域作为驱动双循环的核心区域,居功至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地理枢纽”。在新时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长江“历史的地理枢纽”需要转化为“当代地理枢纽”:通过“长江大保护”来恢复生态长江并推动经济长江的高质量发展;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深化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文化场景与文化空间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为揭示该转型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影响,构建一个前瞻性分析框架至关重要。该框架围绕乡村文化场景三个核心系统即群落系统、价值系统和符号系统展开。群落系统是乡村生活的基本单元,对乡村社会进程具有显著影响力。地方群落系统孕育的社会文化主体性,对县域现代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价值系统和符号系统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徽州地区为例,乡村文化场景嬗变与行为组织形态之间展现出同构性,场景的营建者和使用者成为变革的主体,嬗变主题围绕聚落日常生活和土地利用所构成的乡土风俗与习惯,而嬗变成果则通过乡土行为模式得以体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