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西方核伦理研究的局限及其超越——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

    分类: 哲学 >> 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1-11 合作期刊: 《江海学刊》

    摘要:核安全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核时代”的存在样态,其间衍生的核伦理问题关乎人类安全、福祉与命运,需要相应的方法予以研究解决。 但西方核伦理研究范式却罔顾人类已然成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事实,囿于国家利己主义方法的流弊,局限颇多,未能充分发挥核伦理研究与实践的应有功效,因而需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对之加以重构。 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就是要以维护人类作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问题意识、价值立场、道德标准、思维逻辑、理论话语、分析框架和道德理想图景为依凭展开核伦理的研究与实践。 纲领性言之,以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为方法就是要把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视为最高核伦理实体,把维护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普遍安全和利益当作首要核伦理原则,并将推进人类核安全命运共同体建设作为核伦理实践的根本路径。

  • 论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4-23 合作期刊: 《教学与研究》

    摘要: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认为面对当今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四种对抗,我们仍然需要求助于共产主义的理念。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有四个基本维度:首先,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全球危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共产主义理念的必要性;其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是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乌托邦的批判,是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再次,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的革命主体是新型的无产阶级,也就是每一个处于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个体;最后,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提出了一种末世论时间观,认为接受共产主义的理念就要积极地采取行动,站在未来可能发生灾难的立场上积极地干预现在,为现在植入一种新的可能性。与巴迪欧的共产主义理念相比,齐泽克的共产主义理念显得更为激进,但是却存在着许多模糊性和摇摆性,特别是在共产主义的主体观上,陷入了一种空想,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批判。

  • 彻底模拟他心的认知机制难题及其解决思路

    分类: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彻底的模拟论认为人们无需心理知识就可认知他心,并且人们是通过彻底模拟获得心理概念的。但是,如果没有心理知识,彻底模拟并不能充分认知他人心理状态,也难以说明心理概念如何获得。由此,有必要基于经典模拟论的思想,并吸收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思想,对他心认知机制做出重构。本文重新阐释了心理命题模块,对心理概念和非心理概念的获得做出相应解释,并论证镜像神经元的科学证据不支持彻底模拟论。在基础上,修正后的读心模型比彻底模拟论和传统理论观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 生命政治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嬗变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生命政治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的身体与灵魂的思想,它长期被宗教政治和君主政治束缚,文艺复兴使得生命政治从神学走向世俗生活。 资本主义工场工业劳动取代农业劳动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为了维护工场工业劳动与社会稳定,与医学技术结合嬗变出医学生命政治。 随着机器大工业劳动的崛起,资本国家机器和资本双重规训劳动者使得生命政治嬗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 当今非物质劳动已经产生,并获得劳动霸权,根据马克思的劳动思想,吸收自治马克思主义的非物质劳动思想,以非物质劳动为基础反对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突破资本主义性质的生命政治的藩篱,并发展出自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政治。 

  • 数字劳动的生命政治学批判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2-31 合作期刊: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时间与空间的互构界面: 数字劳动的逻辑结构及其样态变迁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劳动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时空结构是人类社会的根本性结构。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时间呈现出一种数字化形式。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加大了数字资本家的时间权力,导致了社会时间的加速,深化了社会的加速生产逻辑,构建了数字劳动时间的快节奏,加速了数字资本的积累。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不仅深化了数字资本家对数字劳动时间的全面规训,而且强化了其对“非劳动时间”的隐性权力的构序。社会时间结构的数字化构筑了“时空压缩”之态,导致了数字时空的一致性,达成了“用时间消灭空间”的目的,从而强化了数字资本对数字劳动的规训性和剥削性。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空间结构,促使社会空间结构获得了一种数字化形式。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极度压缩数字空间,使得空间距离不再成为数字劳动的限制,这推动了数字劳动的发展,但也强化了数字资本的规制力量。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导致了数字资本的空间化,不断增强数字资本的空间辐射力,持续扩大数字资本的作用场域,深度规制数字劳动的发展图景。社会空间结构的数字化扩大了全球的数字鸿沟,强化了数字帝国的空间霸权,导致了数字劳动的异化,进而强化了“中心-边缘”的空间生产结构,彰显了数字空间的非正义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