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及价值意蕴研究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新性地构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这种革命话语的生成和发展,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深厚的理论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领导城市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升华,跳出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心的话语控制,破除了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话语限制,构建了党领导城市工作的革命话语体系,集中体现了“两个结合”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断创新话语体系,夯实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伟大斗争的精神力量。

  • 关于“第二个结合”的三个基本问题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8-13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坚持并推进“第二个结合”,需要深刻回答为什么要结合、为什么能结合、怎样来结合的问题,也即相结合“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与“何以推进”三个基本问题。从必要性角度来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品格与“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的原则所决定的,是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是“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也是“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的现实要求。从可能性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有千秋、内在契合、彼此需要,从而能够“和而不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赢得崭新形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保持高度的理论清醒与文化自信,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现实条件。从实践着力点来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博大精深而又自洽的体系,两者相结合涉及方方面面,要把握结合之实质、结合之主体、结合之点位,在“有机结合”“有力结合”和“有效结合”上下功夫。

  • 新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23 合作期刊: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新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文化植根于新时代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标示着我们对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表达:新文化形态是新的文化生命体;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方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人民性;新文化形态体现文化发展的全面性。建设新文化在新时代的实践要求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发挥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释功能和引领功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 演进·特征·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三重价值向度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化形态的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本质意涵。就生产演进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承古拓今,在 革 命、建 设 和 改 革 的 历 史 进 程 中 赓 续文化根脉,构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巩固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解放的改革开放文 化 和 开 创 中 国 式 现 代 化 文 明 新 征程的自信自强文化。就生产特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体现了新质文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凸显人民群众富有生命力的文化生产,在守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 髓 之 时 创 新 社 会 主 义 先 进 文 化 形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就生产路径而言,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刻画出筑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根植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新质文化生产印迹。

  • 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思想的相遇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14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青年马克思《博士论文》时期的自我意识哲学设定了一个理性支配的理想的国家,它意味着一 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致力于使这个理性国家成为现实存在的过程中,青年马克思遭遇到了“苦恼的疑问”。德国当时现实存在的贫困以及私有制所带来的不自由、不平等,暴露了理性国家理论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也动摇了青年马克思对此种理论的信心。于是,针对同样问题进行探讨的法国共产主义思想,开始真正纳入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视野。青年马克思并未全盘接受法国的共产主义思想,而是以费尔巴哈哲学为基础,努力 将法国共产主义思想整合进一个更为完整、系统的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青年马克思与法国共产主义的 相遇是一个自主的理论发展和理论超越的过程,也是一个哲学批判与现实批判相互作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