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事诉权的中国意涵——基于民事诉讼自主知识体系的追问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河北法学》

    摘要:自主知识体系是法理学和部门法学的共同关注,民事诉讼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呈现边缘化和片面化,尤其限定于多元纠纷解决、在线诉讼、元宇宙和区块链等议题。对民事诉讼技术性的过分强调、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分离格局、面对司法导向的自主性不足以及以诉权为起点的民事诉讼基础理论边缘化,共同导致民事诉讼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内驱力不足。我国民事诉权意涵的模糊和矛盾具有原发性。《依法治国决定》审议通过十余年来,民事诉权的通用意涵仍未得到重塑。“公法诉权为表,私法诉权为里”的通用诉权表达系改革开放后受“诉讼爆炸”“案多人少”实质影响而滑向私法诉权模式的结果.这正是立案审查制的理论根基。过去十年分三步走的立案登记制改革及其诉权实践乃对起诉条件法定原则的重申与贯彻,但诉权规范仍停留于附条件之诉权理解,并呈现出起诉权中心主义。立案登记制深化改革要求以公法诉权论为导向重塑我国民事诉权意涵,据此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决定》蕴含的全过程民事诉讼意涵。

  • 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法理化——兼论法理学与法教义学的关系

    分类: 法学 >> 诉讼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04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历经注释学到规范研究的方法迭代。着眼于规范研究超然于现行立法和司法实践,受法理学和部门法学之影响,民事诉讼法教义学被青睐和提倡。囿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当事人主义诉讼体制转型尚未最终完成,民事诉讼法教义学存在异化可能,即低估理论对实践的指引作用,盲从于立法和司法实践,消解来之不易的诉讼理论共识,蕴含退回职权主义诉讼体制之系统风险。停留在注释和实证分析的民事诉讼法教义学也终将枯竭其思想体系而退化为单纯的知识体系,最终由“深科学”退步为“浅科学”。充分肯定和贯彻当事人主义,实现法理在法律体系和审判实践中的泛在,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和研究方法革新的有益经验,亦是民事诉讼法教义学的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目标与路径。

  • 中国式金融分权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中国式金融分权作为央地政府金融资源配置与控制权分化的产物,能够有效增加地方信贷资源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化发展,为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提供外部支撑。基于2012一2021年我国沪深A股高技术上市企业数据,借助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具有正向影响,该结论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正向调节中国式金融分权与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关系,财政分权程度越高,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正向影响越大。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融资约束在中国式金融分权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存在“中国式金融分权一融资约束一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式金融分权对大规模、高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东部沿海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提升作用显著,对中小规模、低行业市场竞争程度以及中西部内陆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活跃度的影响不显著。为推进创新强国建设,应发挥中国式金融分权综合效力,助力高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完善地方财政分权激励机制,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制定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7 合作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摘要: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从我国改革历程来看,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并牵引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我国进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改革的主要任务科学谋划和务实推进,牵引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民主和法治领域、文化体制机制、民生制度体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

  • 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论述的创新性贡献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2-1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相关论述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质生产力及其相关论述丰富了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回答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生产要素构成及要素组合方式方面,为马克思关于生产要素的相关论述注入了现代经济特征;在科技对生产力发展作用方面,突出体现了“直接化”“内在化”与“一体化”特点;在生产力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方面,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生产力发展路径;在生产关系变革层面,形成了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等体制机制,并对科技革命冲击下的所有制结构提出了理论创新的要求。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