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生态建设既是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双碳”目标为背景,在梳理乡村生态建设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探讨了乡村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本文认为,当前乡村生态建设仍然存在能源结构不优、农业生产不节约、绿色低碳发展意识不强和减排增汇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和挑战。因此,应该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入手,构建适应“双碳”目标的乡村生态建设实现路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03
摘要:为梳理我国财经新闻领域的学术研究演进趋势,对财经新闻相关文献展开研究。应用CiteSpace软件就财经新闻的作者群分布、合作关系,关键词的共现、聚类、和时区演进趋势进行可视化综述。在CNKI数据库中以主题=“财经新闻”作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年份跨度为2000-2024年,共筛选出965篇发表在学术期刊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财经新闻研究趋势呈现出研究范围广,但产出较分散;研究集中领域少,但视野开拓的特点,总的来说研究成果缓慢上升;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财经新闻研究视角也在革新,研究趋势为从媒体转型到传播策略分析再到反馈机制搭建,具体可分为三大类,即新闻视角-应用研究、传播视角-开发研究、数据模型视角-技术研究。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利用湖北省985份农户调研数据,构建Poisson模型,阐释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对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禀赋、村庄归属感均能有效推动农户投身于村域环境治理;具体来说,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程度与文化程度、经济资本中的家庭总收入以及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制度信任显著促进了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的发生,村庄归属感中的主人翁意识、对村庄的喜爱程度、对村庄事务的关心程度、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对村庄的依恋程度显著提高了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可能性。村庄归属感在资本禀赋影响农户村域环境治理参与行为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农户的村庄归属感愈强,资本禀赋推动农户参与村域环境治理的作用力愈强。基于此,从综合提升资本禀赋水平与强化村庄归属感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通过构建基于经验决策理论的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决策分析框架,系统研究不同环境治理模式下规模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形成机制及其路径差异。首先在经验依赖视角下,构建了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决策机制的路径框架,并根据不同治理情景感知差异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基于2017年湖北省生猪规模养殖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PSM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拥有生猪粪便资源化处理经验会显著提升规模养殖户的环境治理参与意愿;在强制性环境治理情景中,由于政府管理感知与资源化经验在养殖户参与决策中存在替代效应,弱政府管理感知会进一步增强资源化经验对其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而在诱致性环境治理情景中,由于社会互动感知与资源化经验具有协同效应,强社会互动感知会进一步增强资源化经验对规模养殖户环境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由此为农村“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环境治理模式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环境治理模式的协调提供了可能思路。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借助华中三省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非农收入比例对其清洁炊事能源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户非农收入占比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用清洁炊事能源,而且农户的健康意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户家庭扶养负担对非农收入的影响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此外,对于使用清洁取暖能源的农户,非农收入占比对其清洁炊事能源选择的影响更为显著。由此,本文认为,政策制定者应该通过构建现代清洁能源体系、推广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普及农村基础医疗知识、完善农村养老和育幼支持体系等措施,来推进农村清洁能源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