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科学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
摘要:近年来, 以 ChatGPT 和 Sora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界和业界引起热议, 它们通过算法与人类大量交互获取数据并经过技术内化后, 在不断学习中实现与人的无障碍类人际交往。 生成式 AI 具有高效率、 高信赖度、 高私密性等特征, 在快速学习中能够不断跨越普通人的能力局限, 具有专业性强、 输出内容稳定和大容量知识储存等特质。 当然, 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技术滥用所带来的社会巨变的系统性担忧,特别是 AI 科技与人类智识的共存到底属于进步的创造还是欲望权力的延伸, 以及 AI 觉醒的主体意识是否会终结 “碳基生命” 这类哲学追问。 在当今日益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中, 训练生成式 AI 作为意见领袖, 实现对网络环境的介入、 引领甚至构建, 在保持开放、 充满活力中引导社会舆论生态保持良性, 具有较强应用前景。 但生成式 AI 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内在的情感逻辑, 在 AI 生成与发展进程中可能频繁出现不同程度的技术霸权、 信息霸权、 伦理危机等问题, 亟需在今后的 AI 开发中兼顾人机对齐的双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