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与熊掌兼得:平台经济二元监管框架及其福利效应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9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基于平台型企业“社会人”与“经济人”的双重角色,提出了一种平台自我监管与政府公共监管相协同的二元监管框架,并从理论和案例层面探讨了该框架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从平台场域内部看,平台自我监管的实质是平台型企业将自身商业行为嵌入社会责任的一种功能,集中体现了平台的“社会人”角色,而其掌握的大数据优势能为这种自我监管功能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其次,从平台场域外部看,平台型企业之间也在为争夺用户而相互竞争,表现为典型的“经济人”角色,其商业化动机偏差将削弱平台自我监管功能,需要政府公共监管必要的介入。最后,平台自我监管与政府公共监管组成的二元监管框架,在功能目标、技术手段和法律效力三个层面存在既互补又制衡的协同关系,对生产者福利和消费者福利均具有增进作用。上述发现对于“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 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逻辑框架、长效机制与政策路径——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1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区域协同融通发展是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以长江经济带为例,构建一个以地方政府治理为核心,以要素、产业、空间为支撑的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理论逻辑框架,并且在此基础上引入共同体理念,提出以共同体型治理作为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长效机制设想。共同体型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治理协调、要素协调、产业协调、空间协调等机制,对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开发与保护、内向与外向、一域与全局四大关系。根据上述协调要求,长江经济带区域协同融通发展的政策路径主要包括:以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为主导,形成“政府合作+市场竞争”的区域新型发展关系;以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为核心,探索建设区域性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以理顺产业发展链条为重点,构建沿长江经济带的国内价值链体系;以促进空间网络联通为关键,优化“多规合一”的大尺度区域空间规划。此外,在推动区域协同融通的政策设计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遵循政企分开、分类推进,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逐步前进等原则。

  • 大规模定制下流通组织的网络化重构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加快向大规模定制演化、但流通方式却显落后,流通组织面临“脱媒”冲击。然而,借鉴“DIM”的产业组织范式,流通企业能够通过网络节点控制和网内外竞争,实现内部去等级化和外部非一体化,进而与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无缝契合。基于这种内在的契合机理,文章从供应链逆向整合、流通过程再造和“互联网+”窗口对接三个维度,提出了大规模定制下流通组织进行网络化重构的可行路径。据此,三维度的网络化重构视角为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创新提供了补充意义的理论探索,同时,也有利于流通企业扭转当前在制造商去中间化“脱媒”冲击下的微利窘境。

  • 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辨析与实践探索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为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本文重点从理论角度辨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关键性问题,试图廓清当前社会各界对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认识误区。新质生产力是以智能技术尤其是“算力”为代表的新型生产力,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过程则是对产业体系的重塑。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意味着经济战线干、其他战线看,也不等同于先进地区干、落后地区看,在方法上要选择对产业的智改、数转、网联的联合行动。基于我国政府主导发展型体制的特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还要预防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与问题,如针对新质生产力的“新瓶装旧酒”、一哄而上、泡沫化以及新一轮产能过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