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体是主体吗?“无人化”背后的总体工人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作为产品的人工智能体并未成为主体。人工智能体之所以存在法律、道德、情感、意识等主体特征层面的主体革命,实际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路径的社会协作形成的社会性主体总体工人的主体性赋予。对人工智能体的权责争论,本质上源于人工智能的社会化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人工智能时代总体工人的主体革命在技术路径上为增强个体主体提供了技术可能,但受到生产资料私有制限制,又存在个体主体社会关系被异化的现象。

  •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解放的限度与效度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人工智能的发展虽非以劳动解放为初衷, 却为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在物质和非物质生产领域提升了劳动 者自觉、 自愿、 自主支配劳动的可能性。但人工智能通过研发、 辅助、 替代和隐性非物质劳动重塑劳动过程, 压缩了活劳动空 间, 重构了剩余价值创造路径, 催生出新型异化劳动, 加剧了劳动解放的困境。人工智能推动一般智力向集体智力转化, 开源 社区等协作模式对资本的智力垄断形成抵抗, 为劳动者重新掌握生产资料提供可能, 但协作模式难以在根本上突破资本对技术 的掌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制度和价值导向, 为劳动解放提供全新实践场域, 通过“以人民为中心”和新型举国体制 破解技术异化困境, 推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合作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编织出人工智能时代劳动解放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