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新质生产力理论与实践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意蕴。从“国家一社会”关系角度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全社会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优化,通过扩大就业,提高收入等举措来增进人民福祉,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关系改变会对国家制度、治理体系等政治形式产生“冲击”,推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交互作用和相互适应。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系,从更加具象化的“场景”维度切入,理解两者相互作用机理,有利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从理论与实践双重层面深化对有关问题的辩证性反思,则可催生更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场景创新,源源不断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动力。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行政管理改革》
摘要:数字政府建设是数字技术嵌入政府治理,推动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动态过程。至于什么是成熟的数字政府,各界认识尚未统一。现有评估多是“完成式”的事后检验,缺乏“将来式”的目标指引,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政府建设需要简单通用的参照系。基于区块链信任的“制度—效能”转化框架,较好地分析了制度执行中的信任问题,以此为指导构建制度优势、运行机制、技术支撑和数据治理为主的数字政府成熟度分析框架。根据其中四要素的生成逻辑,以D市大数据指挥中心场景化应用为例,探讨分层级、分阶段设定目标来消除现有困境的实践路径,可以以执行有力、机制有效、技术可靠与效能可见为方向,多措并举、循序渐进提升各级数字政府成熟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4-19
摘要:由ChatGPT等大模型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崛起并广泛应用,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样态,同时不断嵌入数字政府等现实场景。以国内主流大模型应用为例,结合部分地区实践案例,剖析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数字政府等场景相互结合的主要特征与作用逻辑。人工智能在提升治理效率的同时,会增加政府成本,带来新的风险,对现有制度、机制、技术和数据等提出新挑战。依据敏捷治理理论和有关概念,提出“软硬结合”完善制度体系、“数实融合”重塑运行机制、“虚实结合”打牢技术底座、“人机结合”释放治理效能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嵌入数字政府更好释放效能找到更优路径。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变革了劳动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深刻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种智能化的机器,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资本有机构成,增强了资本的增殖能力,是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有力手段。在资本控制下,人工智能非但没有改变劳动者的地位,反而成为对劳动者加强剥削的新手段,当下的劳动者面临着人工智能对工人劳动的替代所造成的失业危机、技术偏向性所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智能落差”所造成的社会不平等加剧和相关法律政策相对欠缺所造成的权益保障困难等一系列现实困境。人工智能本身并不会造成这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逐利性。马克思指出要把机器和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区别开来,因此,我们亦应把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资本主义应用加以区分,从根本上限制资本的无序发展,避免资本对人工智能的垄断; 激发人工智能的技术红利,规避劳动者的技术性失业; 倡导人工智能的社会主义应用,系统推进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加强各国之间协调合作,促进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 关切劳动者权益,着力完善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