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朗西埃“感性分配不平等”理论探析——兼论马克思与朗西埃的思想分野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雅克·朗西埃的“感性分配不平等”理论立足于感知秩序的政治性,揭示了社会如何通过感性界限的划分确立并维系不平等的权力结构,拓展了对社会不平等的理解,为批判传统政治哲学的权力范式提供了新的路径。与马克思主义劳动异化理论聚焦物质压迫不同,朗西埃强调感性领域的权力运作,指出不平等不仅体现于物质剥夺,更在于谁能被看见、被听见以及如何在公共空间中发声。这一视角在马克思早期关于意识形态与异化的分析中已有端倪,朗西埃通过“感性分配”概念深化了对话语权与社会秩序的批判,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平等的讨论维度。尽管其激进平等观念挑战了传统哲学的等级秩序,也因概念的流动性与实践路径的抽象性而面临理论与现实间的紧张关系,但仍为当代文化政治的批判与抵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 数字侦查时代的取证问题研究

    分类: 公安学 发布时间: 2024-12-30 合作期刊: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运用新型信息技术推动侦查数字化转型是取证手段的发展趋势,数字侦查取证已成为打击新型网络犯罪的重要取证方式。然而当下在面对新型犯罪时,传统取证模式存在证据数量不足、证据质量参差不齐等突出问题。应及时转变传统取证模式,让整合化取证取代碎片化取证、超前性取证代替滞后性取证、智慧型取证优化人工取证。同时,还需通过完善具体取证规定、构建数据保障路径等手段来规范侦查人员取证行为以便于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侦查机关要顺应国家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数字化侦查取证,通过数字取证推动侦查机关取证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 高校数字思政空间的建构逻辑、运行机理与强化策略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高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同时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长期以来,其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课堂形式单一、内容传播效率低、价值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不够深入等现实困境。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数字思政空间的提出与构建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数字思政空间作为一种依托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而建构的新型教育场域,打破了传统教育场所的时空局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集成化、传播方式的智能化、教学场景的虚实结合与育人效果的深度提升。必须优化技术基础夯实数字思政空间运行的硬件根基;创新叙事方式看力提升内容表达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创设多样情境增强学生在数字思政空间中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多元主体协同构建开放共享、共建共治的数字思政空间生态,以期为高校数字思政空间的实践构建提供可行的路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