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 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摘要: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 市场分割抑制了中国碳中和绩效提升吗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基于2007-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用超效率模型和相对价格法分别测算了碳中和绩效值及市场分割程度,借助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市场分割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来说,市场分割会显著抑制本地碳中和绩效的提升,这种负向影响主要通过抑制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及阻碍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来体现;市场化水平、环境规制和地区技术交易活跃度在市场分割与碳中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市场分割对碳中和绩效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各地政府应尽快打破地区壁垒,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健全相关环境政策,为要素流动提供良好环境以发挥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2018一2020年28个省份(未包含香港、澳门、台湾、上海、天津、北京)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数字乡村以互联网平台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约束,对邻近地区的经济可能呈现出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效应。乡村振兴综合指标测算结果说明,乡村振兴水平在样本期内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基准回归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特别是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兴旺程度,在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说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中未起到中介作用,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与虹吸效应相互抵减所致;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短期并不能明显助力乡村振兴。个体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公路通达强度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因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不高,还不能形成空间上的外溢。异质性分析结果说明,数字乡村建设显著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而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这主要是西部地区具有较大的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为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应加大对数字新基建的投入力度,实施差别化和动态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战略,推动区域数字化协调建设,增强数字化建设对农业全产业链的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