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探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可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经验借鉴。借助地级市及上市公司数据,从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通过宏观视角分析得出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其原因是数字经济阻碍了技术进步。深入到投入产出结构层面发现,数字经济虽然增加了经济产出,但也增加了资本投入,且后者远大于前者,因而数字经济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第二,通过微观视角分析得出企业数字化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其原因在于当劳动投入和产出不变时,资本投入下降,因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产业结构优化在数字经济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匹配适宜的投入结构及产出结构,才能有效助力经济效率的持续提升。
分类: 生态学 >> 生态科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国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技术和新装备层出不穷,在碳排放“双控”的过程中,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地位必将愈发凸显。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城市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存在较大差距,具有总量差距大、强度差距增长快的特征,这严重影响到整体推进碳排放“双控”的速度,其背后的成因离不开城市技术进步异质性。中国城市生产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绿色型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强,碳排放差距缩小源于前者,碳排放差距扩大源于后者。技术在减排中的作用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技术进步异质性在碳排放差距方面的解释力尤甚,其根本原因在于纯生产技术进步异质性较弱,而纯绿色技术进步异质性太强。从全国层面布局碳排放“双控”战略,推进“双碳”目标实现,应根据经济发展阶段,具体到区域层面有的放矢地发挥不同类型技术进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