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人口与社会》

    摘要:[摘要]运用CFPS2018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使用排序选择模型(OrderedLogit)分析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同时运用更换模型和被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基准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研究发现:(1)教育婚姻匹配模式会显著影响子女教育期望。(2)在教育婚姻匹配的同质婚中,夫妻双方学历越高,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越高。(3)夫妻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梯度对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存在差异,“男高女低”的教育婚配模式使子女教育期望值略有降低,但未产生显著影响;“女高男低”的教育婚配模式则显著提高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教育婚姻匹配模式对子女教育期望影响显著,应出台相关政策缓解父母教育资源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问题,同时关注弱势家庭的发展,为弱势家庭中的子女提供教育援助。此外,应该关注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对子女发展的影响,以及防范父母教育水平存在较大梯度差异的家庭中,教育理念冲突对孩子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 家庭因素对育龄群体生育的影响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中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水平,生育率持续下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各项因素在其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利用泊松回归分析家庭因素对育龄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家庭因素对育龄群体的生育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家庭规模和家庭人均收入对育龄群体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家庭住房面积和兄弟姊妹数量对育龄群体的生育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家庭住房面积和兄弟姊妹数显著提升了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并进一步显著促进该群体的生育行为,即生育意愿作为中介变量促进家庭住房面积和兄弟姊妹数对生育行为的影响;(3)通过分性别、户口和出生队列的分组回归发现,家庭因素对不同组别的育龄群体生育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表现为家庭规模对女性育龄群体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家庭规模和家庭人均收入对农业户口育龄群体生育行为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家庭生育代际传递对生育行为的促进作用随出生队列增加而增强。基于此,从积极发挥家庭因素对育龄群体生育的正向效应,努力提升育龄群体的生育意愿,加强性别平等引导与宣传教育,缩小城乡家庭发展差距等方面提出促进生育率回升的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