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公共管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9
摘要:公民意识作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生性动力机制,其要素重构与价值转译对破解集体行动困境、培育互动式治理形态具有关键意义。既有研究多聚焦制度供给与治理技术革新,却忽视公民认知结构与治理现代化间的动态互构关系,导致新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场景的适配性阐释存在显著缺口。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分析法,对193篇中英文核心文献进行话语解构,构建"内源性认知结构-外显性行动框架"的双重维度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公民意识在权力认知、义务认同与责任自觉层面形成内隐的价值锚点,并通过知识储备、能力素养与价值判断构成显性的治理参与图谱;其在突破治理信息不对称困境、重构政社信任契约、催化多元主体协同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治理增能效应。进一步揭示公民意识建构存在三重演进逻辑:制度供给的激变逻辑通过刚性规则重塑权责边界,公共空间的迟滞效应借助柔性互动培育参与惯习,文化基因的渐进调适依托伦理资源实现价值传承。基于此提出"制度-空间-文化"的螺旋式建构路径,为不同区域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差异化方案设计框架。本研究不仅拓展了新公共治理理论的认知维度,更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公民意识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治理效能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接口。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4-16 合作期刊: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摘要: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的非正式连接已成为政府间、政府与民众间进行政务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府际关系的重要表征。探析互联网媒介下的横向府际连接网络特征,对厘清我国横向府际关系特征、理解政府行政协调性和政务信息传播机制、深化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以及创新行政理念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利用339个政府网站导航链接和284个政务微博关注数据,构建我国地级市政府间府际关系网络,在省级和国家层面分别选择网络紧密度和中心势、网络整体特征和空间位置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省级层面,政府网站链接关系网络的紧密度高于政务微博关注关系网络,政府网站建设更加成熟,府际间的行政协调性、“同质性”更强,而政务微博的自主性、“异质性”更明显;信息传播机制 (即网络连接模式)而言,前者以 “全通式”和 “多中心式”连接形态为主,后者多为 “多中心式”和 “混合式”连接形态。(2)国家层面,两种非正式连接形成的网络结构特征与正式连接形成的城市网络结构具有相似性;由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连接数据构建的府际网络分别形成了 “两大三小”和 “四大三小”的整体格局,网络稠密化趋势已经形成;同时在城市网络等级上,少数核心城市居于中介位置,省会城市政府在整体网络中居中心位置;城市联系具有一定指向性,省会城市倾向于与高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联系,而非省会城市政府则更愿意参与全国范围的联系,州和自治区则形成了 “共同社区”城市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