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质量、议价能力与通道费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零售商通道费的产生机理和福利效应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而零售商现有货架上的在售商品对潜在厂商交易条件的影响却少有研究。文章在货架稀缺的视角下,以包含产品质量的经典效用函数为起点,基于现实中零售商普遍采用的预付费合约和相应商务谈判过程的实际,建立了量化零售商产品质量和议价能力的渠道博弈模型,考察了通道费的产生条件、作用机制和福利效果,并探讨了预付费合约本身的现实基础和例外情况。结果表明:当预付费模式是一种刚性的制度安排时,通道费是否产生取决于零售商的议价能力和现有产品质量,只有议价能力和产品质量都很低的零售商才无法收取通道费;当零售商有能力在预付费模式和买断模式之间选择时,预付费一定实现为通道费,代理费必然不会产生。对生产商而言,通道费迫使低质量厂商退出市场,客观上起到了产品质量筛选的作用。这一筛选机制也决定了消费者福利的损益。

  • 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上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文章运用电商高频价格大数据,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公平定价理论,在突发疫情下商家会加入消费者情绪制定价格策略,商品价格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定;并且,商品价格表现出较低的价格黏性,对称的交错调价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对商品价格的冲击有限。因此,政府部门可利用线上商品价格编制大数据物价指标,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同时,加快推进消费数字化转型,优化线上交易环境,建立预警机制来应对突发情况。

  • 流通业数字化投入与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向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深度赋能已然成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的中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实证检验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影响,并基于“质量”和“效率”双重视角考虑了国内市场条件在其间的互补性作用。研究发现:(1)流通业数字化投入水平提升有助于推动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化。进一步从具体作用机制来看,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提升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效应两条渠道实现。(2)异质性检验结果提示,在物流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竞争优势较低行业、省际数字化投入偏好性较强的样本中,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的促进效应更为突出。(3)从“质量”和“效率”双重维度改善国内市场条件,能够“放大”流通业数字化投入对国内价值链分工的正向影响。因此,加大数据要素在流通中的渗透力度,在更广、更宽、更远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媒介交换,是有效推进国内价值链分工深度提升的关键路径。

  • 促销效果、最优促销安排及其福利效应—— 兼论通道费的补偿作用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店内促销可由零售商负责,也可由生产商负责,但不同的促销安排会产生不同的渠道结果。不负责促销的渠道成员免费搭车弱化了促销激励,但相互间的转移支付补偿有助于缓解这种激励扭曲。引入了促销效果的博弈分析表明:在产品促销效果很好的情况下,零售商促销是最优的;随着促销效果下降,为实现渠道最优的零售商促销,生产商必须向零售商支付通道费补偿;如果促销效果足够差,以至于生产商从促销中获利不足以支付零售商索要的通道费补偿,最优安排变成生产商促销,零售商支付促销补偿或提供促销支持。这一方面解释了通道费是生产商对零售商促销成本的补偿,另一方面也说明通道费作为一种促销补偿形式是可逆转的,从而解释了零售商店内的厂家促销现象。针对消费者剩余的扩展分析表明,渠道最优的促销安排也同时导致了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通道费(或促销补偿)作为实现最优促销安排的协调机制,在提高企业利润的同时,也间接地改进了消费者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