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的因果机制。基于威胁的本体性特征,异质威胁可分为原初威胁与比对威胁两大主体。在异质威胁的相关性与紧迫性这两大核心自变量的影响下,施动者对原初威胁的去安全化博弈选择将导向基础路径与演化路径两种模式。其中,施动者在基础路径中对原初威胁进行去安全化施动的意愿最强;在演化路径中,施动者虽然在初始阶段并不会呈现明显的去安全化倾向,但其持续的安全化会使治理逐步演化为基础路径模式,进而使施动者对原初威胁产生较强的去安全化意愿。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与塞内加尔三国政府对其国内气候变化议题的去安全化治理案例,分别验证了基础路径、紧迫性演化路径和相关性演化路径理论假说,并可解释“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中的逆向施动行为,即去安全化施动逻辑。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管子学刊》
摘要:“推恩”一词首见《孟子·梁惠王上》“以羊易牛”章。 字面上,“推恩”是指对“恩”的“推扩”,因此为了澄清“推恩”的含义,有必要首先对“推扩”做出解释。 概括地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推扩”是指人们在相似的情境中产生相似的情感反应。 这个过程即孟子所说的“举斯心加诸彼”。 “举……加诸……”的形式表明,“推扩”是一种人们主动发起的行为。 为了理解这种主动性,有必要区分出情感的当下呈现与主动呈现。 一个完整的“推扩”过程是一个情感以其当下呈现为起点而主动呈现的过程。 为了实现“推扩”,人们需要实现情境的转化,亦即需要与自己曾经经历过的触动事件建立某种联系。 情境转化的前提,在于人们以自身本有之四心为对象的“内省之思”。
分类: 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在所谓的后真相时代,一套关乎真相、真理与说真话的勇气的技艺无疑对个人和社会都有重要意义,而“直言”正是这样一种在与真理的关系中照料自我与治理他人的技艺。通过梳理福柯的考察,我们发现,作为一种自由而勇敢地言说真相的行动,直言最初是希腊民主制中公民的政治特权,后来演变成直言者面向君主言说有关政治实务或灵魂真相的行为。从苏格拉底开始,政治直言转变成面向主体的灵魂与生活方式的伦理直言并被犬儒学派通过极端化与戏剧化的方式推向极限,甚而翻转成一种颠覆日常伦理的真的生活的逾矩实践。基督教兴起之后,直言转变成忏悔/坦白制度,在现当代社会当然也不乏以特定形式存在的直言,而这些直言及其意义将有待我们更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