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二十世纪是中国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百年。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天津以其独特的工业基础、地缘政治和移民文化,成为观察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重要窗口。本文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论述百年工人运动情况,从全国、天津两个维度探讨百年工会发展情况,梳理百年工人运动与工会组织的演进历程,揭示其历史逻辑与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又从天津街镇工会建设的现状与特色、当前天津街镇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天津特色街镇工会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深化天津街镇工会改革的建议、街镇工会未来的职责与使命五个方面展开了对天津特色街镇工会创新建设的研究,聚焦天津地方特色,为全国街镇工会创新建设探索新的路径贡献“天津方案”。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进攻性人工智能指人为地滥用人工智能(AI)来完成信息搜集并执行恶意进攻指令的智能体,其源于早期的棋盘博弈,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部署、情报搜集与意识形态等领域。然而,其道德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讲,技术“黑匣子”致使伦理责任模糊,非法情报搜集威胁全球公众的隐私安全,复杂场景下机器判断具有不可控性,这都将国际局势推向新的政治不稳定境遇。有鉴于此,必须建立人类之于机器的“道德主权”,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复合网络”的伦理考量体系,并优化风险分级预案,从而为机器的“道德嵌入”、道德分级,以及“不可接受性风险”的伦理审查提供支持。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4-25
摘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出台反跨境腐败法,以及《监察法》修正草案公开征询意见,充分彰显了中国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决心。本文回顾了澜湄区域反腐败合作的进程,得出区域反腐败合作的成就,进而发现澜湄区域仍然面临域内法律制度差异、资源和能力限制、跨国腐败犯罪复杂性以及公众认知与参与度有待提高等反腐败挑战。未来,澜湄反腐败合作应从深化合作机制、强化技术创新与合作,加强公众参与与教育等方面出发,不断推动建设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准确研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有助于分析研判美西方对中欧班列建设的舆论走向和战略决策,对中欧班列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选取10所美英智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辅助的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深入探究美英智库对中欧班列的形象建构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战略诉求。[结果/结论]文本描写层面,美英智库均肯定中欧班列在亚欧互联互通、商贸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美国智库关注中欧班列的战略竞争作用,塑造出经济互联互通、霸权野心显著的班列形象;英国智库视其为长期愿景,塑造出商贸价值高但仍需警惕的班列形象。话语实践方面,信息来源的选择反映出智库的研究特点和战略考量,美国智库侧重政府和国际视角,英国智库则更重视学术和专业领域。社会实践层面,美英智库的话语生成受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诸多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建议中国智库从以人才为核心,优化平台布局,依托高质量成果,创新叙事策略等四个方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加强对美国智库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文本的批判性、战略性研究,有助于廓清美国精英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机制,针对性增进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效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更好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国际话语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方法/过程]本文以6家美国代表性智库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借鉴LDA主题建模与批判话语分析框架,从概念隐喻、宏观主题、认知框架纬度考察美国智库的话语建构模式,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结果/结论]美国智库陷入国强必霸与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漩涡,调用冷战、竞赛、转向等概念隐喻,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难以持续、缺乏制衡、一意孤行等负面意义;单一锚定军事与经济主题,强化军事威胁与经济崩溃的极端认知,消解中国式现代化“替代性方案”的话语主体性,使其被迫成为转嫁西方式现代化结构性矛盾的外部敌人。本文建议拆解还原权力关系,提升话语解构意识;聚合多元传播主体,重振经济“光明论”;摆脱认知依附,化认知空白为传播机遇。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摘要:中国一东盟国际警务合作是打击区域内跨境犯罪的重要路径,但因国际警务合作存在立法规范差异、互信基础缺失、警务数据失联、监管技术滞后、警务人才匮乏五重困境,目前警务合作进程并不理想。中国一东盟国际警务合作应着力推进警务合作共性立法、筑牢警务互信基石、搭建情报共享平台、提升技术助推合作及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推动中国一东盟国际警务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分析美国智库对人工智能影响国际关系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把握美国政府对华科技博弈战略及走向,为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提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话语权提供支持。[方法/过程]本文以国际关系领域影响力、人工智能与跨学科研究能力和政治立场为标准,选取10家美国样本智库,梳理其研究成果,分析其对人工智能影响国际关系及维持美国人工智能领先地位的主要观点,从中得出对中国的启示。[结果/结论]美国智库对人工智能影响国际关系的研究涉及人工智能对未来地缘政治形态的塑造、人工智能将成为大国竞争的关键要素、人工智能影响国际安全形态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挑战等多个议题,并突出较强的竞争色彩,凸显了美国在人工智能时代护持技术和话语霸权的谋划。对此,中国智库应采取加强与各方互动、瞄准前瞻性研究、提升人工智能领域交流对话等举措。
分类: 政治学 >> 外交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了现行国际秩序中的制度规则设计、利益分配、权力分配等不公平、不合理因素的显现。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美西方维护世界主导权的强权举措、全球治理体系的过载和失灵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三大动力。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阐释了中国构建国际新秩序的目标、重要原则和主要手段,形成了成熟的中国国际秩序观。习近平关于国际秩序重要论述实现了国际秩序变革的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多中心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以及和平理论与实践创新,为构建国际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可见,习近平关于国际秩序重要论述立足于中国国情、面向世界需求、着眼人类未来发展,彰显了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加快了国际秩序向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区域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一度成为欧美中国学的两大时尚;“中国中心观”也曾作为对抗“西方中心主义”的新思路兴起于海外中国研究界。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突破“区域研究”模式和反思“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呼声日高,越来越多的海外中国研究者不再将中国仅仅当成“东亚”文明的区域性代表,而将之视为全世界可资借鉴的资源。一些欧美高校和研究机构也不再迷信学科交叉和专业整合,重新提出返回具体学科的内部,更能突出问题意识,将中国研究引向纵深。在质疑和超越“中国中心观”的基础上,欧美中国研究界正努力摆脱文明二元对立论,逐渐趋于成熟。因此,欧美中国学近三十年的转变历程说明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模式”越来越大的兴趣及他们对自身学术体系和话语模式之局限的反思,促进了欧美中国研究范式的不断更新。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分类: 世界汉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摘要:美国中国学自诞生以来,在书斋和现实之间就有一条清晰的连接线。但关于美国中国学如何影响和改变美国对华认知及对华政策并未得到很好的研究。基于相关档案和原始文献,爬梳半个多世纪前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群体走出象牙塔的中国学,可以再现学术上的“现代化范式”如何推动美国各界走出“麦卡锡时代”阴影、理性认识中国,并助力美国对华政策从孤立转向接触的具体历程,进而揭示美国中国学上“知识生产一公共舆论一对华政策”的互动结构,探索美国中国学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内在逻辑,为扭转当前美国对华认知误区、促进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全球体系中的现代国家,处于国际体系和国内社会的临界点上。国家自主性意味着国家在国际体系中能够根据国家间关系的需要自主行动,而在国内层面能够独立于多元社会群体进行自我决策。现代国家构建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构建的统一。国家自主性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保障。在东南亚区域内,通过新加坡与菲律宾成对相异个案的比较研究,可以突显出国家自主性与现代国家构建两个层面的关联。具有较强自主性的新加坡有效地推进了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的进程。反之,自主性较弱甚或缺失的菲律宾,则在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构建中举步艰难。发展中国家是否拥有适当的国家自主性,直接决定着现代国家构建与治理的成败。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土地改革在发展中国家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和不平等的重要战略。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继承了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带来的土地空间扭曲,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未能实现土地权利转换和空间正义,致使激进土地改革成为当代南非政治话语的核心议题。以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作为南非土地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类型学的非均衡性竞争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南非土地改革结构性失衡的理论根源与现实表征。南非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从温和到激进的演变趋势蕴含深刻的政治逻辑,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议程作为政治精英妥协的结果,为激进土地改革埋下政治根源,此后的政党竞争、公民社会力量扩张以及持续性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土地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超越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案白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管理科学与工程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涵盖多维要素的复杂社会系统,基于系统思维探究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是推动高校科学开展民族团结工作的题中之义。在系统思维研究范式中发现,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呈现出奠基性、靶向性、全局性、开放性特征。在奠基性思考层面,以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经验借鉴等为指导,系统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生成、历史生成与现实生成。在靶向性目标层面,以系统存量、变量、增量的三维贯通为基础,构建以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核心要素的目标体系。在全局性谋划层面,以管理机制、教学机制、反馈机制为着力点,在各子系统稳序运行的基础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整体融入。在开放性交互层面,遵循系统熵增减的客观规律,以数字化教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的交流交互交融,推进系统整体的良性运行和持续发展。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7
摘要:嵌套式腐败作为一种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形态,具有极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和复杂性,给纪检监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研究嵌套式腐败,对深化新型腐败中的嵌套现象的理论认识、推进新型腐败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嵌套式腐败是指腐败行为隐匿于多层“合法”外衣之下,以规避监督、阻抗调查、降低代价的一种新型腐败形态。嵌套式腐败中,腐败分子通常依次实施制度漏洞的靶向运用、权力转化的结构设计、信任圈层的梯度构建、资金流动的技术伪装以及问题风险的制度防范等五个方面的行动。针对嵌套式腐败的运作特点,可以从制度漏洞的精准识别、利益冲突的全面防控、信任圈层的穿透监督、资金流动的智能追踪、腐败动机的文化消减等维度入手,探寻阻断策略。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学术界》
摘要:政党合作并非我国所独有,国外也有政党合作,但二者在外在形式和内在实质上都存在重大区别,由此产生的国家治理成效也各不相同,这一比较产生了一些一般性的理论发现。相比于国外的政党合作,我国的多党合作具有更为广泛的平台,合作领域更加全面深入,合作方式更加正式规范,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的,合作是稳定和长期的。国外政党是在多党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出于策略考虑而选择合作的,目的是实现本党的目标和维护本党的利益,因此这是一种手段型合作;我国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一全局而长远的共同目标,出于国家和民族大义以及对人民福祉的考量而进行合作的,维护的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这是一种目的型合作。二者的不同性质正是导致其外在形式有别的根源,也是国家治理成效不同的根源,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比国外政党制度优越的根本原因。对国内外政党合作的比较研究表明,政党合作一般来说要比政党竞争更有优势,但只有良性的政党合作才是真正具有优势的。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文史哲》
摘要:与西方“文为神用”的政治文化传统相比,以儒家知识分子为诠释主体的“文史哲”知识建构过程,体现着中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以及中国政治文本中的文法、文体和文论的原创性,也塑造了中国政治知识建构过程和关于政治的思考、论证和讨论方式。借鉴奥斯汀、斯金纳、莱考夫、图尔敏等学者的观点,对《春秋》及《左传》《毅梁传》《公羊传》中隐公十一年间八个事件的记录进行话语分析,描绘、理清中国文本和文体的特点并将之理论化,可以描绘出一种“中国视域”:在“文捕捉史”的环节中,展示《春秋》修辞如何将孔子书写从“述”转为“作”,再转为“做”;在“史论推哲”的环节中,理清“填”“添”“颠”等三种论证策略如何从历史性分析而发展出政治知识和思想;在“哲塑造文”的环节中,讨论“文以载道”的使命如何塑造出中国文本的“映照式”论证及其“属”“比”“映”“验”“判”“照”等特点。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新文科教育研究》
摘要: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导致的全球算力竞争背景下,主权AI概念的提出,旨在应对数智时代技术依赖和数据主权的挑战,但其存在固有的内在矛盾,主权国家如果依赖外国技术提供的算力基础设施来发展本国的主权AI体系,实际反而削弱真正的技术自主,强化数字殖民主义。分布式计算主权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化协作的全球数字治理模式。在全球AI发展格局中,通过建立跨国界、跨地区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实现计算资源的共享与协作,从而使各国在保持技术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共同参与和受益于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打破数字霸权,推动建设数字命运共同体。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亚洲国家及地区中,日本率先进行经济民主化改革,“亚洲四小龙”紧跟其后,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之后,中国大陆也实现了更加宏伟壮阔的经济腾飞。与西方发达国家及世界其他区域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亚洲地区大多处于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其社会细胞、社会组织都属于传统权威型领导。这一现象引起广泛探讨,也引起了对东方权威型与西方自由主义型领导模式的对比研究,在对比中产生了理性认识,即传统权威型管理模式和领导风格对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效率优势,这正是传统儒家文化圈的国家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走到前列的重要原因。当然,学术界也观察到了传统管理模式在企业和组织运行中存在负面领导行为等问题。通过梳理和展望,以期充实传统领导模式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分类: 政治学 >> 中外政治制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方法创新是实现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动力,而引入跨学科方法则是方法创新的重要路径。眼动追踪实验与政治行为研究的结合正是对这种趋势的顺应,也是对生物政治学这一前沿领域的延续。有鉴于我国政治学界对该方法尚缺乏系统讨论,文章对眼动追踪实验的发展沿革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综述,指出该方法已经在政治行为研究中形成了自由观察、视觉搜索、学习记忆等成熟实验范式,并在政治媒介认知、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决策等研究领域实现了理论创新。眼动追踪实验所采集和运用的眼动追踪数据在数据精度、数据生产成本等方面呈现出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价值和优势,这使得该方法在政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5-04-08
摘要:清廉文化,不仅是中华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的重要举措。推进清廉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是对全媒体时代媒介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是对微型腐败的应对之策,有利于全民全面参与反腐,降低腐败的发生率。运用传播学“5W”模式理论,以海口市为例,考察当前“三不”体制机制构建过程中,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中面临的优势、困境、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重点分析了面临的困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在传播主体方面,以传者为中心;在传播内容方面,内容创新性不高;在传播渠道方面,渠道有待拓展;在传播受众方面,受众参与度不高;在传播效果方面,需转换效果的评价方式的现实困境。从而从提出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理念转向“受众中心”;创新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内容与形式;建设与拓展清廉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渠道及创新评估方式等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