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促进脱贫人口脱贫致富是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理论分析认为,脱贫人口发展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层面的能力构成。实证研究发现,当前脱贫人口生活水平与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需以脱贫致富为导向,着力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脱贫人口发展能力对其生活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学习能力、抗风险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健康保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然资源利用能力、发展生产能力、信贷资金获取利用能力、社会资源利用能力和基本生活能力。脱贫人口更新观念,主动增强发展能力;政府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供给;基层干部履职尽责,强化基层治理能力;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是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能力、推进脱贫人口脱贫致富的可行选择。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史。建党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演进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至今)四个阶段。贯彻群众路线,调动人民促生产谋发展的积极性;践行根本宗旨,促进人民群众的自由全面发展;牢记初心使命,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是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经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善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胸怀“两个大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11-2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群众主体观是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坚持贫困群众主体地位贯穿于扶贫工作全过程、紧紧依靠和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治理贫困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群众主体观的生成,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反贫困理论及唯物史观人民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对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人民主体思想的创新性继承和发扬,对基层反贫实践的持续性探索与思考,对精准扶贫经验的系统性总结和提炼.激发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提升脱贫致富信心决心,强化贫困群众主体地位、发挥脱贫致富能动作用,提高贫困群众主体素质、增强脱贫致富发展能力构成了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群众主体观的核心观点,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