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汉语语素大多由古代汉语的“词”演变而来,最大的特点是单音节性。汉语语素的音、形、义存在着语音形式、书写形式有限与语义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语素和汉语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素多义”“一素同音”的现象较为普遍。学界从汉语本体出发,对汉语语素展开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和蒙古语偏正式名名复合词为例,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汉语和蒙古语对照的角度以及蒙古语的角度观察汉语语素多样性的特点。汉语是缺少严格意义形态变化的孤立语,蒙古语是形态发达的黏着语,通过对属于不同语言类型的汉语和蒙古语的对比,可以清晰地观察汉语语素的“多义”和“同音”的特点,并且深刻了解“多义”大多是通过隐喻或者转喻同本义产生联系,“同音”是语音演变、意义演变、汉字简化、借用外来词等的结果。汉语和蒙古语对比研究,不仅可以成为对汉语本体研究的有益补充,而且能够增进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