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跷跷板:官员竞争博弈下的策略变化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关系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到地方官员施政中,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文章首先基于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官员竞争博弈场景,通过逻辑推导,证明官员在竞争博弈中的相对优劣状态差异是导致官员策略差异的原因。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官员策略差异对辖区“经济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官员年龄差对环境治理会有不同影响;低于平均年龄的官员在FDI、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福利”指标上显著高于同级官员2.59万元、0.13万元和0.41万元;而高于平均年龄的官员比同级同行在“环境福利”上有更优秀的表现,在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指标上显著低于同级官员的52吨、21吨和6吨。作为弥补,较年轻官员会采取“躁跷跷板”策略,在一些显性环境治理指标上“适度有为”,例如提高环保投入占比,以回应中央及公众的关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中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干部普升考核体系中应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强化官员的全局意识,激励官员关注辖区非经济福利。

  • 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2-02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本文基于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估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线的东亚国家,对中线和西线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比重、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逐年增长,但出口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 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知识协同绩效的激励组态路径——精神激励还是物质奖励?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4 合作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摘要:在线知识社区的激励体系包括市场化激励措施和社会化激励措施,不同激励措施如何组合可推动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研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平台激励组态,能够为平台更好地激励用户参与推动在线知识社区高效且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助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从市场化激励和社会化激励两个维度,分析六种平台激励措施驱动用户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组态路径。研究表明,平台激励体系的六个因素均不构成知识协同绩效提升的单一必要条件。知识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四类,分别为技能提升型、社区交流驱动型、社会化激励主导型和市场社会共驱型。社会资本增值的平台激励组态路径有两类,分别为现金收益敏感型和虚拟货币敏感型。研究发现,社会认同、社区声誉和技能培训在知识生产激励中发挥重要作用;近30%的用户可能基于纯粹经济收益参与知识生产,其中可能存在所谓的“薅羊毛”行为;社区交流是社会资本增值的核心存在条件,辅以技能培训和虚拟货币激励,可以显著促进社会资本增值。由此,平台不仅应重视高水平知识生产者的激励,还应重视普通用户和知识寻求者的激励,并根据用户不同的心理需求,综合应用市场化激励和社会化激励手段。同时,可建立相应的用户行为识别机制,及时从平台规则、激励体系等方面做出调整,推动在线知识社区的健康发展。

  • 日本制造业海外布局策略及其借鉴意义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巨额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给中国制造业出口带来了的巨大阻力,这与20 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历十分相似。深入研究日本制造业转型历程,可以发现日本通过在本土设立母工厂、在发展中国家设立量产基地、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的策略将产业链合理分段,既充分利用海外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又将核心生产技术保留在本土,从而维持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从日本当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中汲取经验,有助于明晰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

  • 中国制造业布局的动态变迁及就业效应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2-23 合作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摘要:制造业是吸纳中国就业的重要载体。随着全球价值链的纵深发展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业布局发生变化,必然对就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基于WIOD 数据库,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2009—2014年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特征及其就业效应,并运用结构分解法探讨引起就业变动的不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呈现少量转出、大量流入的转移特征,纸制品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部门对外转移的同时,化学品制造业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等高技术制造部门不断涌入,中国制造业呈现不断高级化的趋势。就中国制造业布局变迁的就业效应而言,对家具制造业和纺织品、服装和皮革制造业等低技术制造业的冲击较为明显。从不同影响路径来看,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主要是由国内中间产品、国外中间产品生产外移和国内最终产品生产外移引致。从不同技能水平的就业人员来看,低技能劳动者是受制造业布局调整影响的重点群体。最后,本文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从稳定就业的角度为应对中国制造业布局变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