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在综合运用生产调控、分配调控、交换调控和消费调控的基础上,运用商品流通量调控与货币供给量调控、商品结构化调控和总量调控等手段,着手解决经济领域存在的通货膨胀问题,形成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创造条件和引导经济发展预期相结合的系统治理方法论,坚持组织、宣传和动员群众参与社会生产和购买公债,加快产业部门商品流通速度以减少货币供应量,锚定物价预期的“组合拳”政策等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4-07-17
摘要:卢卡奇在本国革命失败以后,提出从失败教训中重新认识俄国革命经验的要求,指出广大无产阶级深陷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没有接受无产阶级意识,致使革命失败。他坚持只有把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表现——劳动者思想的“物化”,才能同时达成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和重建无产阶级意识的目标。卢卡奇“物化”思想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没有将个人的意愿同无产阶级意识结合起来;其次,没有注意到革命实践是实现总体性的中介;最后,没有针对无产阶级阶级意识如何觉醒提出具体方法。但是,该思想在认清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促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等方面具有借鉴意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17
摘要:中国现代化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和新型发展模式的示范效果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可以在中国加强同其他国家经济联系的过程中构建起来。这种文化内容及其影响力,不同于美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模式。它不是要奉行文化帝国主义,而是要立足各国人民的愿景及中国对这种愿景的回应,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基本内容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联系。鉴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既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有力途径,也是促进中国模式得以认同和理解的关键。为了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软实力,应采取如下策略:其一,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其二,善用多元传播媒体,打造传播矩阵;其三,官方推介与民间交流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7-17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由各个国家基于自愿、平等和互惠原则推动形成的新型国际关系。人们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产生的期待,达成了关照现实发展的人类共识,并在超越“普世价值”的基础上形成了全人类共同价值。面对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呈现出新文化内涵。综合来看,在基于“问题——解决——认同”为思路的联合基础下,中国应联系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相似性经历,积极倡导国际社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此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回应现实与关照未来中成就实际与愿景的双重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