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背景下探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问题,对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深远意义。2024年8月9-11日,第十八届中国农村金融发展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200余名师生代表汇聚于此,围绕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建设经验,农业强国与金融强国背景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战略路径以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本届论坛的一致共识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农业强国和金融强国建设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双轮驱动力,二者具有高度协同性;面对多重现实挑战,需要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赋能和数字化转型,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创新保险产品,完善政策与监管环境,扩大普惠金融与试验示范区范围。此外,需在数字金融、农业保险、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创新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核心领域持续发力,以实现农村金融的全面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作为一个富有学术性、专业性和实践性的学术论坛,“金融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9月7日至9日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研修中心举行,来自国内150余位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汇聚于此,围绕农村金融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普惠金融与农户发展、增强农业发展韧性等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和交流了金融如何赋能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本届论坛的一致共识是:金融赋能是实现西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政策工具,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制度、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创新,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农业农村发展韧性,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金融力量。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0-25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金融机构供给农业信用担保业务意愿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农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基于宁夏西吉和江苏阜宁金融机构187个客户经理的调研数据,通过Oprobit模型实证研究金融机构供给农业信用担保业务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预测金融机构开展该业务的概率。结果表明:(1)63.64%的客户经理愿意积极供给农业信用担保业务。(2)担保机构业务规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农地规模化程度、农业资产价值、被担保人信用水平以及业务操作流程规范程度、政策扶持和担保体系完善程度等因素与客户经理供给意愿正向相关,这一结果在用Bioprobit模型和CMP方法检验后依然稳健。(3)给定其他变量,各解释变量取特定值时,客户经理供给农业信用担保业务意愿的概率呈"倒U型",且两地客户经理的供给意愿概率存在一定差异。据此,建议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业务政策,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重视农户异质性和地方金融环境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信用担保业务。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农村金融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为解决农村信贷难题迎来新机遇。基于陕西915份农户调查数据,综合运用Probit、Heckman两阶段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的影响及存在问题,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正规信贷约束的发生概率,并且对农村“长尾群体”正规信贷约束的缓解作用更强,但“精英俘获”现象仍然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信息约束、金融知识水平和家庭非农收入均在互联网使用缓解家庭正规信贷约束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当拓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着重提高农村地区特别是农村弱势群体的互联网普及和普惠金融教育。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 2022 年陕西、山西和江苏三省的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获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对农户农业创业决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农村金融环境的调节效应,进而探讨个人特质、创业规模和产业水平对农户从事农业创业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1)获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会显著提升农户从事农业创业的概率:(2)农户获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后,主要通过土地流入、扩大经营面积,增加农机投资、提高农用机械化水平从事农业创业:(3)农村金融环境及其金融深化特征维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作用:(4)相比老年组和低学历水平农户,年轻组和中高学历水平农户获得农业信用担保贷款后会更加积极地从事农业创业,同时对中小规模及村内有特色产业的农业创业促进效应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