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国家试图通过推动监督体制改革来强化行政权力的合规性运行,进而降低基层治理场域中可能产生的治理风险。本文基于鄂东南S镇纪检监察机构的改革实践,分析了乡村监督体系进行自我重构的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同时依靠重点同步、过程同步、目标同步的方式完成了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再嵌入。进一步的考察表明,乡村监督体系的运行逻辑经历了从依附性嵌入到功能性嵌入的总体性变化。借助条块关系的重新调整,乡镇纪检监察机构得以通过具有总领性的问责权介入乡村治理事务的全过程,形成了制度纠偏和提升治理效能的绩效增量,最终改变了以往组织悬浮的合法性困境。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政府动员是国家权力进入乡村社会的重要治理方式,但“乡村建设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困境及其发生逻辑仍然有待探索。立足于制度与民情的互动框架,以鄂东S镇人居环境整治为例,揭示了基层政府动员的过程、策略及其结果。研究发现,农民群体维系公私边界的日常生活惯例与政绩导向的压力型体制之间存在目标张力,引发了公共政策的消极参与;政府动员虽然试图激活政党伦理下的集体主义传统,但无法协调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价值张力;在经济理性的驱动下,农民群体具有谋求利益最大化的行动倾向,但与公共政策的项目化运作之间存在行动张力,最终促使动员策略“遇冷”。上述三重张力共同形塑了政府动员低度响应的政策结果,应从建构弹性兼容的政策网络、培育主体参与的公共精神和重建文化正当性等方面提升政府动员的有效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当前治理场域中,大规模的公共项目进入到农村社会,引起了村级治理秩序的剧烈变迁。借助项目化运作,村庄政治形成了多元参与、寡头治村和弱主体治理等治理模式,实际对应着协同、争利和无为等秩序形态,其后隐含着差异化的民情基础。通过对鄂东 S 镇项目进村的实践考察,将地方民情划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中立型三种基本类型,探究了不同民情类型对村级治理秩序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权利意识的增长可能成为农民与乡村干部进行利益博弈的策略工具,导致村级治理陷入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的施政伦理困境之中;地方道德世界的舆论导向和社会评价机制决定了返乡精英的生活意义和社会价值,关系着外部资源反哺农村社会的现实进程;离乡精英不断从村庄社会脱嵌出去,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纽带松弛带来政治参与的冷漠化。三者交织错叠,构成了地方民情的时势变化,成为解释基层政治运作的重要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