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2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7031个农户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使用发挥了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桥梁”作用。数字技术使用会提高农户迈入共同富裕队列的可能性,该结论对不同数字技术使用目的及使用频率的农户均成立。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与模型等方式进行再估计,研究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地,在考虑数字技术接入地区、受访者职业特征和性别类型等差异后,数字技术使用在农户实现共同富裕中仍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但该作用在受访者阶层认同和学历层次两方面存在差异性。数字技术使用对阶层认同为“中”“上”和较高人力资本组受访者的共同富裕实现均具有显著的“桥梁”作用,但对于阶层认同为“下”和较低人力资本组受访者,数字技术使用的影响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认为“能力鸿沟”是制约数字技术发挥促进共同富裕“桥梁”效应的关键,并进一步提出实施“农村居民数字强能赋能行动”,助力农户通过数字技术使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启示。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6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就业经历对个体后期成长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Probit、Oprobit、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从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两个维度综合考察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的非农就业经历能够通过发展能力烙印,促进其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政策支持能够强化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拓展性成长和效益性成长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个体非农就业经历对其成长影响存在差异。应重视新型职业农民非农就业经历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多渠道促进新型职业农民能力提升,构建和保障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壮大的政策支持体系。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4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粤赣两省501份问卷调查数据,采取 DEAGTobit两阶段模型和中介效应 模型实证检验非农就业经历、行为能力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偏低,后期提升空间较大;非农就业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务工经历和经商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经营效率有正向影响;非农就业经历有助于提升行为能力,且行为能力在“非农就业经历与经营效率”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控制变量地形特征的影响通过显著性检验。提出应激励具有丰富非农就业经历的劳动者到农村创业就业,并对具有不同就业经历有意愿从事农业的劳动者采取差异化培育政策,促进乡村振兴。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14-2018年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査(CFPS)面板数据,探究乡村治理改善对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乡村治理改善可以显著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且这一基本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和双稳健的IPWRA模型估计后依然成立。基于不同收入来源,乡村治理改善有利于缩小农村的工资性和转移性收入差距;乡村治理改善具有“益贫性”特点,在缩小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差距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此外,社会资本的嵌入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而且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对乡村治理改善助力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缩小具有协同效应;异质性方面,乡村治理改善对中西部地区、非农型以及高人力资本农村家庭的内部收入不平等产生更为显著的缓解效应。可见,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5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2016年和2018年两期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分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回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回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进行替换变量、控制遗漏变量及测量误差等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通过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环境与就业环境来促进劳动力回流。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的回流劳动力具有年龄大、学历低的特征。此外,农村劳动力回流后更倾向于非农就业。因此,建议进一步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外出劳动力回流后的“安居”和“乐业”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和基础,进而更好地吸引高素质劳动力适度回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