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5-02-10 合作期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加剧以及气候治理的不断推进,能源安全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以“供应”为导向的传统能源安全,逐渐演变为涵盖“供应+使用”的复合能源安全,并进一步拓展至“供应+使用+竞争”的综合能源安全。 这种转变具有深刻的战略意涵,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能源竞争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清洁能源发展成为能源安全的新维度,零碳工业成为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新战场,能源供应链的重构成为地缘政治的新内容,碳足迹的国际规制成为能源合作的新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着清洁能源发展亟需稳定的关键矿产资源供应、高碳比能源结构迅速清洁化转型困难、化石能源开发及国际能源合作的生态舆论压力不断上升等复合型挑战。 基于此,中国需要积极推动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度融合,努力提升自身能源安全框架的创新性与竞争力,从根本上构建一个安全、可持续且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能源体系,即通过资源储备和技术升级,确保关键矿产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投资,推动中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传统能源消费的清洁化;提升“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绿化”水平,顺应全球低碳发展潮流。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多重风险呈叠加之势,给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抑制了各国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意愿和能力,西方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的企图将破坏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大国战略博弈加剧将动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基础,全球能源危机弱化了国际社会推进全球碳中和的政治意愿和行动力。中国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推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积极落实“三大倡议”,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加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区域成效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妥善处理与美欧在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博弈关系,为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奠定政治基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全球碳中和潮流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