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15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摘要: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框架考察生产力要素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以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为基础的生产力要素正经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将从根本上改变既有劳动过程的技术联结与组织形态,进而引发生产关系的三重改变,即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日趋多元化数字化,劳资关系逐渐向密集协作型转变,利益分配呈现多元要素共振等特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需主动破除制度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从创新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协同发力,实现生产关系的动态调适。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摘要:学界关于中国制造业外迁主要有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外迁符合经济规律,属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合理需求,有利于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应乐见其成;另一类观点认为传统制造业大规模无序外迁将引发严峻后果,应从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围绕上述观点之间的分歧,根据制造业外迁一般规律、特点和趋势,分析了制造业外迁的模式类型、主要成因、表现形式、风险评估等,并从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的视角,提出进一步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促进制造业产能合理利用和推进产业跨境合作的对策建议。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构建我国省级数字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合成,对2012-2022年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进行测算,并采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以及核密度估计法,深入分析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发展差异、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时间演进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第二,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当省份原本位于中低质量或中高质量发展等级时,一年之后向上跃迁一个等级的概率高于向下跌落一个等级的概率;第三,在样本区间内,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第四,对于空间地理位置邻近或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而言,其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均展现出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且在经济条件类似的省份中,这种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得更为显著;第五,根据核密度估计结果,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数字营商环境指数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放大的趋势。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法治化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结构优化,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以缓解区域间数字营商环境发展的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