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我国省级数字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合成,对2012-2022年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进行测算,并采用马尔可夫区制转移概率矩阵、泰尔指数、莫兰指数以及核密度估计法,深入分析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动态演进规律、区域发展差异、空间自相关特征以及时间演进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于其他地区;第二,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具体表现为当省份原本位于中低质量或中高质量发展等级时,一年之后向上跃迁一个等级的概率高于向下跌落一个等级的概率;第三,在样本区间内,我国各省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第四,对于空间地理位置邻近或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而言,其数字营商环境指数的发展均展现出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特征,且在经济条件类似的省份中,这种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得更为显著;第五,根据核密度估计结果,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数字营商环境指数发展的不平衡性有放大的趋势。未来,我国应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法治化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结构优化,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以缓解区域间数字营商环境发展的不平衡性。
[V1] | 2024-10-28 11:57:39 | PSSXiv:202410.02444V1 | 下载全文 |
1. 低碳转型背景下煤炭期货价格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动态相依性及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 2025-04-25 |
2. 功利主义视角下西方福利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流变 | 2025-04-25 |
3.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历史方位、内在要求与总体框架 | 2025-04-23 |
4. 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 2025-04-23 |
5. 中国减污降碳协同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5-0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