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人口研究》
摘要:第二次人口转变理论认为,生育行为与文化观念息息相关。基于多期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复发事件生存分析方法来探究孝道观念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夫妻双方的宗族型孝道观与婚后生育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主要是与二孩和三孩的生育风险呈显著正相关,而代际型孝道观与生育风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从中介机制来看,增加理想子女数量是宗族型孝道观促进生育行为的重要渠道。在宗族文化越兴盛的区县,丈夫的宗族型孝道观与生育风险之间的正向关系越强。在稳健性检验中,利用追踪数据弱化了反向因果问题,验证了核心结论的可靠性。宗族型孝道观的式微为生育率的低迷提供了一种文化观念解释,改造和发扬宗族型孝道观可能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辩证法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哲学方法。如果从研究对象和视差的视角看,《资本论》的辩证法也可以被视为视差辩证法:它具体表现为货币之视差、剩余价值之视差等。视差乃是观察同一对象的不同视角而形成的差异。这一差异既取决于主体,也依赖于客体之不同。因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进而在“实证客体”与“现实客体”之间就形成了视差的辩证法。视差辩证法通过直面这一视差,把握视差现象背后的“现实”,同时又站在视差“现实”的基础上对仍处于“视觉欺骗”阶段的观察予以批判。从这一视角看马克思对货币和剩余价值的考察也是视差辩证法的体现。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中国科学家个人化的科普行为值得关注。通过建构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概念模型,文章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在疫情突发时的应急传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科普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道德规范均显著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学辟谣行为意愿;基于中国特殊背景提出的变量-感知机构支持能够影响科学家对于科普的态度与感知行为收益,然而感知机构支持与感知行为收益都无法正向影响科学家的科普行为意愿。由结果可知,中国科学家群体在科学传播过程中表现出强组织性特征以及在危机情境之中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同时,研究也揭示了“科学传播”向“知识表达”的转变趋势,并阐释了这种转变在未来研究中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