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的言与教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作为文化宗师的孔子是立德、立言的典范。然其立言不仅是某种道德观点的语言表达,而且还在于他通过日常话语做道德教化的方式。《论语》是我们研究其如何把立言与行教相结合的经典文本。作为孔子应答弟子与时人言论的辑录,其核心特征是“答问”,其它独白或描述可以看作“答问”的衍生形式。《论语》答问的要义,是孔子以导师的身份回答求教者在学习、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因此,它有别于抽象观念的系统论述。对孔子思想的把握,需要通过语境的分析,才能避免被因人而异或因材施教的现象所迷惑,从而了解看似简易或松散的话语为何拥有重要的表达力量。这方面,行为语言理论以及“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观点,对研究《论语》的言行问题,或许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 作为论说方式的“或问”

    分类: 哲学 >> 中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船山学刊》

    摘要:《四书或问》可以当作朱熹问题意识鲜明的四书学讲义,其意义不在于它是通向理解《四书章句集注》的阶梯,而是关于四书的一种“理在解语内”的论说方式。借“或问”一词,可以追溯孔孟以来儒家对异端的态度及其从不辩到好辩的策略演变的线索。理学家拒释老、卫道统的立场循此而来。不过,朱熹辩论的对手已经不是释老的直接主张者,而是理学内部自觉或不自觉隐蔽着的异端观念。其说服的对象则是缺乏自觉道统意识的经典阅读者。此外,受“理皆在经文内”的原则限制,《四书章句集注》中作为预设而难以详尽展开的理学观点,在《四书或问》中也找到系统表达的机会。因此,《四书或问》一书更具理学说理的思想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