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快速深化是我国当前应对外需疲软、实现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途径和重要内容,那么这种以出口品内涵提升为标志的行为是否会提升中国的资本回报率呢?文章基于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在测度出2002-2014年省级区域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和实际资本回报率的基础上,探索上述问题的答案和优化方案。研究发现: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深化会对资本回报率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一抑制效应甚至超过了资本深化给资本回报率带来的负向影响,而中国制造业外力依赖型技术赶超引致型高成本和逆比较优势技术赶超引致型低出口价格是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资、消费、出口和人力资本虽能推动省级区域资本回报率的提升,但其“单力”无法扭转出口技术复杂度攀升对资本回报率的抑制效应,而特定的“双重”组合拳则能有效缓解,甚至扭转抑制效应。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文章给出了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和资本回报率协同提升的政策建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14 合作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 IFR 数据库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在科学测度 2007-2019 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细致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加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因而有效处理机器人应用的收入分配效应能为高质量增长和共同富裕战略的协同共进提供重要支撑;工业机器人应用会通过提升就业技术结构高级化水平和资本利润率两个渠道,加剧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工业机器人应用在高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内引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效应较为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利于激发产业结构服务化及合理化的演进动力,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具有催化剂作用。为此,中国政府应及时和准确地预判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影响,并在享受人工智能时代红利的同时,平抑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负面冲击。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科学刻画逆比较优势进口高技术含量中间品对生产技术革新的影响效应能为制定科学进口国外中间品和提升生产技术革新速度方面的政策提供有益参考。以剖析上述效应为目标的多维细致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制造型和服务型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逆比较优势指数对生产技术革新的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进口约2.5倍于自身比较优势水平技术含量的中间品能最大化中间品进口的生产技术革新功能,这一结论在多层面检验中均稳健成立;其次,中国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逆比较优势指数处于倒U型顶点的左侧正效应区间。对于动态比较优势持续提升的中国而言,在处理好“卡脖子”风险的基础上,可适度提升中间品进口技术含量,以更好地发挥中间品进口的生产技术革新功能;最后,倒·型效应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多维外部冲击均无法撼动倒U型效应。为此,倒U型效应可谓协调中间品进口和生产技术革新间关系的“铁律”。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世界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0-1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在科学识别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和价值链生产环节偏优指数的基础上,从多维度剖析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的作用机制,并检验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的“断供”威胁应对效应。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具有促进作用。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能推动制造业生产技术与工艺从后发跻身准前沿和前沿,还能提升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程度。(2)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有助于提升产业的价格加成能力,还有助于提升高端要素资源汇聚能力,更能提升政府支持的概率,上述渠道也使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对生产环节攀升表现出正效应。(3)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不仅能降低样本国对美国中间品的依赖程度,还能降低其对美国和主要盟友中间品的依赖程度。为此,高技术复杂度工业机器人能有效降低美国及其主要盟国“断供”威胁的不利冲击。(4)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偏优指数过高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复杂度偏低共存窘境,使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深陷“量大技术弱”和对全球价值链生产环节攀升促进作用相对有限之痛,破解这一痛处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中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前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