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当代世界》
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与世界历史演进具有双向同构性,一方面世界历史演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提供历史场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又从生产力、国际互动、文明发展三个层面使世界历史从“中心—边缘”格局向“多元一体化”演进。生产力层面,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并为打破西方式现代化迷思与限定、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方案;国际互动层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国际关系旧理念、顺应世界多极化发展大趋势、适应全球治理改革新要求;文明发展层面,中国秉持的文明观、推动的文明创新发展为破解西方文明优越论、文明隔阂冲突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结构性压力,需要新动能助力其实现转型以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任务。论文基于对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脉络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阐述和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梳理分析,总结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机理和路径。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发展和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态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绿色内涵。在作用机理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融入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使社会生产力实现向自然力的复归,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实践要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探索构建生态治理新模式并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社会、人才一体化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此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物流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供应链管理》
摘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破解当前困局的重要战略,而现代物流体系则是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切入点。文章系统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现代物流体系与双循环格局之间的关系演进进程。其中双循环主导关系划分为国内循环主导、国际循环主导、国内外协同发展以及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四个阶段,分别与生产主导型、外贸主导型、流通主导型、消费主导型等物流体系发展阶段相对应。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循环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外循环在出口端和进口端等方面,构建了现代物流体系助建双循环新格局的作用机制,分别分析了现代物流体系助力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现代物流体系应看力从五个方面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加强物流新基建,筑牢物流体系发展基础;强化物流服务体系上下游建设,稳固双循环发展基础;赋能物流新技术,打造国际物流品牌;坚持对外开放,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完善物流体系制度建设,发挥我国制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