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15
摘要: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天人观是其极具代表性的理论质点,并在根本上标识了庄子哲学的理论地位和历史地标。在现时代,伴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提出与成熟、实施与深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也必将不断地向前推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也必将提上议事日程。庄子的天人观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而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且这是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应有之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21
摘要:[摘要]毛泽东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进程中所形成的主体性思想,是破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困境的中国方案,是开展毛泽东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富矿。在新时代,展开和加强对毛泽东主体性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清醒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挑战与难得机遇之现状,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民族转化与时代运用之规律,最终有利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大英雄。毛泽东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经受到种种非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形塑和实践影响,在成为民族大英雄之前遭受着各类英雄人物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它们共同构成青年毛泽东走向成熟的现实境遇,而其英雄观则是突出且集中的体现。青年毛泽东的英雄观经历了一个从因母信佛好善、同情绿林好汉到推崇贤人良臣、追慕世界英豪的心路历程,其间自发地交织着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此起彼伏,最终为其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英雄观之形成提供足够“反力”。虽然青年毛泽东的英雄观是历史性产物,但其所彰显的时代性特点仍然具有穿越时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学习和掌握青年毛泽东的英雄观,对于现时代青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功能和示范作用。当代青年只有将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心、核心价值观和不解奋斗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建树和有所贡献,才能真正地承担起历史性使命而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5-04-03
摘要:[摘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前提性的基本问题,即“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始终,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观,一定程度上则代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不同人们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理解、运用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实现的理论水平和达到的理论高度。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不能离开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观而抽象地向前迈进。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观,唯有达到其真理性与科学性的辩证统一,才能真正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所谓的“政治遗嘱”是指恩格斯1895年基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及工人运动的新经验而集中论述的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的新策略,并以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再版的“导言”而为人所知。然而恩格斯晚年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著作自行文以来,其文本表述不断地面临着被肢解的命运,其辩证精神不断地面临着被误解的窘况,并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在总体上呈现为一个奥德赛历程,即从第一国际的“居家状态”,到第二国际的“离家出走”,再到第三国际的“有家不回”,最后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无家可归”。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家,唯有回归实践,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本真精神才能真正得以继承与弘扬。因此之故,对于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唯有在对其进行合法性正名、历史性回顾和时代性展望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明了其理论地位、价值旨归和实践意义,才能在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的基础上,真正地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归家之道路虽然任重道远,但只要在路上,就总会有希望。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困境破解之出口尽管隐而不显,但只要在寻找,就总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