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目标压力、征税努力和企业技术创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4-05-06

    摘要:地方财政压力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文基于手工整理的2003—2020 年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数据, 并以此来刻画地方财政目标压力研究了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 虽然财政目标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政支出中的科技支出规模, 但也会通过加强地方政府税收征管努力来完成财政收入目标, 进而提升了企业实际税负,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以发明专利产出为代表的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异质性分析表明, 地方政府财政目标压力对创新能力较强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创新活动抑制最为明显, 且这种抑制效应更多体现在存在财政赤字的地区。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政府通过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来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政策启示。

  • 人口、财政与技术基础变迁背景下县域治理的新议题及其实践路径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合作期刊: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摘要:随着人口持续非均衡流动、财政压力加剧和数字治理时代的降临,县域治理的人口、财政和技术基础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治理议题。论文将因县域人口规模和空间布局变迁所引发的“农政”与“市政”并行格局概括为“双轨治理”,而将因财政压力诱发的非常规治理现象界定为“保运转行政”。以人口结构和财政基础变迁为分析起点并高度重视数字技术的基础性影响,可进一步从职能、结构、体制、过程四个维度,梳理推动县域治理现代化的新议题及其实践路径,推动大县治理重心调整、探讨小县重组的可能性、数字技术重塑县乡政府职责体系和运行机制。

  • 县域、信贷行为与农村商业银行风险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2-11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随着县域财政压力的加大,县级政府干预金融资源配置导致县域金融市场沦为政府的“第二财政”,对县域金融稳定产生冲击。基于2011-2021年142个农村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及其所在县域的财政数据,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在财政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县级政府主要通过干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实现对县域内金融资源的配置,进而导致农村商业银行风险增加,即“金融财政化”增加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但进一步研究显示,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前提,当财政赤字率高于3%的国际安全线或当县域金融市场为寡占型市场时,县域财政压力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有显著负面影响,否则影响不显著。此外,由于县级政府作为“看得见的手”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若政府对市场采取激励手段,例如构建县域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或“政银保担”联动机制等,县域财政压力虽然会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扩张和房地产贷款占比提升,但农村商业银行风险不升反降,这为乡村振兴背景下财政金融协同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 数字经济能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区域收敛视角的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数字经济因具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而成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抓手。基于2011—2022年我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收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表明:现阶段全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逐渐缩小;加入数字经济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收敛速度明显加快,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均等化收敛,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和提高财政透明度是数字经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态演进的机理;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更能加快西部地区、非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结论为高质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4-03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文章基于2015—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后政府会计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具有一定的监督治理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有效;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政府会计能够通过降低地方政府非理性投资水平、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提高财政透明度的方式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以及推进国家债务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