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分类: 哲学 >> 逻辑学 发布时间: 2024-11-05
摘要:本文前面部分讨论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中的“事实”与“原子事实”,“语句”与“命题”的翻译和区分,后面部分列举了各译本全部译错的几个地方。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2
摘要:在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Bestehen”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英译为“existence”,国内各中译均为“存在”。其实更准确的翻译英文应该是“constitution”,中文应该是“构成”。而维特根斯坦本人所犯的错误更是人为增加了后人解读《逻辑哲学论》文本的困难。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独创性地区分了有意义、无意义与非意义。命题的意义指向事实,因此象箭一样是有目标的。维特根斯坦特别强调,假命题也是有意义的。而重言式和矛盾式是无意义的,与事实无关,但不是非意义的,因此重言式和矛盾式属于命题系统,就象数学中的0属于算术系统一样。非意义是指根本上不属于命题系统的东西,因此,无所谓有意义的还是无意义的。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2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对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作了区分。他提出:“真命题的总和就是整个自然科学(或自然科学的总和)。”而“命题是现实的一个图像。命题是现实的一个模型。”因而,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的,可说的。但是,因为伦理学美学等等人文学科中没有命题,它们是关于价值的,超验的,不可说的,因而不属于科学。其实,维特根斯坦提出的这些区分都是表面上的,定义性的,而按照本文的观点,科学与人文的标志性的本质区分在于:自然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的最终标准是人的实践经验;而人文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的最终标准都是理念。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09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提出了逻辑空间,逻辑位置和逻辑坐标的概念,但既没有下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展开充分的论述,而在其笔记中作过展开一点的讨论。本文以笔记的内容为依据,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挥,并构想了逻辑空间的几种方案。同时对韩林合的“逻辑坐标是名称和对象之间的投影关系”的观点和黄敏的“每一个事态就是逻辑空间的一个维度”的观点作了批驳。
分类: 哲学 >> 外国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摘要:在《逻辑哲学论》中,维特根斯坦主要是从逻辑学和认识论的角度讨论命题的真假,但也涉及到实学和实践论意义上的真假,只不过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本文对此有所展开,并着重强调了这两种意义上的真假的不同之处。